首页>检索页>当前

专家学者共话科技创新型人才长链条培养

发布时间:2024-12-30 作者:王家源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王家源)12月27日,第四届北京市基础教育发展论坛暨北京市教育学会2024年学术年会分论坛在北京市第二十七中学举行。来自基础教育界的研究者、实践者和高校的专家学者围绕“探索素养成长型课堂 培养科技创新型人才”进行探讨。

科技创新型人才如何做好长链条培养?北京市东城区教委副主任刘羽介绍,东城区始终坚持改革创新,注重一体化长链条人才培养。作为首批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东城区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实施科学教育提质“六大行动”,成立北京市青少年创新学院东城分院、东城区科学教育研究中心,开辟更多学生成长的通道,提供更多课程载体,为创新人才培养赋予新动能。

北京市第二十七中学在科技人才培养上进行了10余年的探索,2024年被北京市教委批准为区级“1+3”培养实验校。校长陈昌林介绍,学校针对科技创新型人才培养进行了整体的课程体系建设,构建了包含基础课程、拓展课程、研究课程在内的三级课程体系。作为一所完中,学校初高中教师共同寻找初高中的衔接点,学校与大学联合培养航空航天后备人才、共同探索以项目式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与学区部分小学开发人工智能课程,在构建大中小一体贯通培养的新路径上进行了有益尝试。

北京市东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崔楚民表示,科技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在课堂,要深入推进素养成长型课堂,把国家的课程改革方案转变为学校具体的育人实践活动。适应核心素养培养需要的教学必须超越教授教学的局限,更关注学生在情境下的学习,教学变革要进行系统设计与思考,特别是要加强教研队伍建设。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北京市教育学会副会长张熙表示,连贯式、长链条的人才培养要抓好关键节点,寻找更有效的模式,注重系统集成、主攻重点和改革成效。要洞察底层逻辑,做遵循规律的自觉者;要聆听时代声音,做敢于挑战的弄潮儿;要直面综合问题,做破解难题的先行者。

北京市第二十七中学教师张薇带来一堂物理课 学校供图

来自大中小学的教师在沙龙环节探讨科技创新型人才培养 学校供图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