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民族地区地方两会代表委员教育好声音

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学校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

发布时间:2025-03-07 作者:熊洁婕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民族教育》

内蒙古自治区人大代表、兴安盟科右中旗巴彦呼舒第五小学副校长唐晶: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各学科课程,做到课程育人;通过活动育人,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通过环境育人,在校园景观、公共空间中合理布设中华民族文化符号和形象标识,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润物细无声中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大代表、广西民族大学党委书记卞成林: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办学治校、人才培养全过程。进一步加强中华民族学学科建设,适时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学”学科建设,培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专门人才。

持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海南省政协委员、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保亭中学教师卢玲:持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搭建全省统一的中小学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实现城乡教育资源互联互通;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分层分类的教师培训体系,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课程体系建设,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思维;加强教育评价体系改革,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发展水平,引导学校和教师注重教育教学内涵发展,提高教育质量。

云南省政协常委、曲靖市政协主席朱党柱:针对人口出生率逐年下降,生源逐渐向城市聚集,教育资源结构性问题突出的情况,建议做好生源动态监测,加强精准测算,重点做好小初高教育资源的统筹整合和贯通利用;充分考虑学龄儿童成长规律、生活自理能力、身心健康需求和云南边疆实际,科学合理做好乡村中小学撤并工作,提高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率。

健全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大代表、乌鲁木齐市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马丽娟:建议通过改革中考命题方式、试卷结构和考核方式等,更加科学地评价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新疆可将考核科目分为考试科目和考查科目。同时,改变分数权重,考试科目以原始分计入;考查科目以等级呈现,作为录取参考,做到“两依据、一参考”。

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委员、中卫市妇联主席刘淑梅:应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劳动实践教育。建议进一步明确中小学劳动教育的责任,加强对学校劳动教育贯彻落实情况的督查和典型宣传报道,整体提升初中、小学劳动教育水平;根据地方、城乡特色特点因地制宜开设学生喜闻乐见的特色课程,统筹学科教师资源,培育一批“一专多能”的劳动教育专兼职教师。

构筑青少年心理健康“防护网”

湖北省民革常委、民革中央委员,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副院长任志洪:聚焦职业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建议建立心理健康危机预警与干预机制;加强校园管理,杜绝校园霸凌;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必修课程,提升学生心理素养;优化心理健康服务资源,加大对心理咨询师的专业支持和投入;加强家庭教育支持,帮助家长更好地关注和引导学生的心理健康;营造支持性的校园环境,通过丰富活动和就业服务提升学生的归属感和成就感。

甘肃省政协委员,陇南市妇联党组书记、主席吕红菊:加强学校心理健康管理能力,建立学生心理问题监测方案和干预机制;针对学生身心成长特点开设心理健康科普知识课堂,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成长困惑、心理困扰;创新教学方式,丰富授课内容,提升学生的心理韧性;建立单亲、留守、困境或有心理健康风险儿童数据库,探索在校教师“一对一”结对关爱模式,强化源头预防;加强对学校心理教师的培训,不断提高学校心理教师的专业能力水平。

加快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

贵州省人大代表、黔南州长顺县人民政府教育责任督学黄航梅:做真校企合作,打通职业教育学生技能成长的直升通道;做实定制化培养,搭建人才培养“立交桥”;做好实训基地建设,夯实人才培养“基本盘”;做优产教融合项目,探索特色融合项目;做足政策支持,其价值追求要从过去的满足“就业所需”转向“发展所需”,推动职业教育与地方产业深度融合,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西藏自治区人大代表、林芝市米林市南伊珞巴民族乡人大副主席达娃:建议西藏高校依据企业实际需求开展订单式培养,定制培训方案,让毕业生专业技能与企业需求精准匹配;与当地企业共建实习、实训基地,使学生在校就能接触企业真实工作场景,积累实践经验,增强就业竞争力。此外,鼓励新型能源企业等高新技术企业与院校深度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建立联合实验室和实训基地,为企业创新提供技术与人才支持。

推进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

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委员、通辽市科尔沁区政府副区长杨秀媛:以改革创新为引领,深入推进教育理念、教研手段和思想方式等变革,真正让线上线下的课程深度融合;以数字资源为基础,构建统一的数据平台,打通“数据孤岛”,真正让数据“火”起来;以考核评价为驱动,把数字化应用水平列入学生综合素质和教师教学水平的评价范畴,培养更多既全面发展又个性鲜明的创新型人才。

湖北省政协常委,华中师范大学人工智能教育学部副部长、院长左明章:针对湖北省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实践存在的问题,建议一要完善课程体系,明确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要求以及评价方式,确保课程设置的科学性、系统性和连贯性;二要优化教学资源配置,并鼓励学校和教师积极开发优质教学资源,上传至平台,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三要加强师资引进与培训,为人工智能课程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四要关注学生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来源:内蒙古日报、人民网、海南日报、云南日报、宁夏广电新闻中心、华中师大心理学院微信公众号、中国妇女报客户端、贵州日报天眼新闻、奔腾融媒、西藏商报、华中师范大学人工智能教育学部微信公众号,本刊记者徐杨整理)

责任编辑:单笑斐 徐杨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