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广东顺德德胜学校小学部为学生定制“运动处方”

发布时间:2025-04-29 作者:甄卓 刘盾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以前有时我会觉得体育作业不好玩。现在我经常能解锁新挑战,和爸妈一起锻炼,感觉很有意思。”在广东顺德德胜学校小学部的操场上,四年级学生邹岩松与父亲一起,带球穿梭于橙色锥形杆之间。完成挑战后,体育家庭作业平台实时生成动作分析报告,邹岩松的带球技巧被标注为“优秀”。

这份实时生成的报告,来自德胜学校小学部自主研发的“三练五评四反馈”体育家庭作业平台。这一平台不仅让体育作业从“纸上打卡”变为“智慧互动”,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运动习惯。

如何让家庭体育锻炼变得既专业又有趣?这是德胜学校小学部努力探索的问题。早些年,德胜学校小学部尝试过纸质打卡,但部分家长看不懂专业术语,一些学生也提不起兴趣。学校上线“三练五评四反馈”平台后,很多难题迎刃而解。

“在人工智能时代,体育教育需要与时俱进。”德胜学校小学部体育课程教学部主任刘平辉介绍,平台通过“体能练习、技能巩固、亲子挑战”三大模块,结合自适应算法与骨骼点识别技术,形成“评估—推送—反馈—优化”的闭环。平台通过大数据,努力为每名学生定制“运动处方”。例如跳绳薄弱的学生会分配到协调性训练游戏,篮球爱好者则要努力解锁进阶技巧挑战。

德胜学校小学部一年级学生潘泽嘉的妈妈发现,平台将运动任务设计成闯关游戏。“孩子现在做完作业,就催我一起锻炼,周末全家接力跳绳成了固定节目。”她发现,这种转变不仅提升了孩子运动的热情,还让家庭生活多了互动与笑声。

“看不见过程”是部分传统体育作业的痛点,而平台借助智能评测系统,努力让每项运动都有据可依。“过去纸质打卡难以精准指导动作,现在通过骨骼点识别技术、智能手环实时监测,当学生完成平板支撑或跳绳时,系统能即时生成姿势标准度与心率分析报告。学生也能通过3D动画,分步学习动作要领。”刘平辉说。

平台积累的数据,也为教师提供了精准的教学依据。过去批改作业依赖经验,如今每位学生都有“运动档案”,教师可实时追踪薄弱环节,并调整教学策略。

技术赋能带来的改变体现在很多细节中。德胜学校小学部二年级学生紫韩坐位体前屈的成绩不佳。平台系统结合二年级学生的身体发育特点,自动生成个性化运动处方,每日推送相关训练内容。经过一学期的针对性练习,紫韩显著提升了坐位体前屈成绩,力量与柔韧性也同步增强。

正向激励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平台的反馈机制不仅包含实时动作分析,还通过积分排名、电子奖章等形式,努力提升学生运动的积极性。“平台有一个打卡排行榜,我希望自己能做个小标兵。每当我想偷懒时,看到打卡记录和排行榜,我都会督促自己坚持下去,争当运动小标兵!”一年级学生谢子鸿兴奋地说。平台专门设置亲子互动任务。平台数据显示,体育作业真实度超90%,家校共育在“全家一起流汗”中深化。

技术与教育的融合结出硕果。在连续两届顺德区运动会青少年组的比赛中,德胜学校小学部学生斩获总分第一。为惠及更多学生,德胜学校小学部以“智慧+体育”为支点,构建“一校引领、多校联动”的推广模式。目前,平台已辐射广东、江西等地11所学校。(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 通讯员 甄卓 记者 刘盾)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