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新款智能电饭煲,对它喊一声‘电饭煲,煮饭’,它就能自己启动。”岭南师范学院(以下简称“岭南师院”)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院长陈波捧着新款电饭锅,自豪地介绍产品亮点,“我们仅在这款电饭煲里新增了一个声控元件,就能让它变得更智能,拥有更强的市场竞争力。”
近年来,陈波带领项目组,助力广东省湛江市廉江市多家小家电企业攻克技术难题,根据市场需求研发新产品。随着智能电饭煲等新品陆续上市,廉江市多家小家电企业也在转型升级征程中奋力前行。
自“双百行动”开展以来,岭南师院协同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结对帮扶廉江市。秉承“廉江所需、学校所能”的理念,学校坚持建好“一个组织架构”,织好“一张需求网”,制好“一张任务清单”,抓好“一个考核机制”的工作机制,为廉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能。
“我校深入调研当地企业所需,充分发挥高校的人才、科研等优势,助力廉江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岭南师院校长阳爱民表示,学校精准施策,选派优秀人才进县、入镇、达村。学校不但助力廉江搭建“县域科技创新基地”“省级博士工作站”等平台,还在当地大力推广“一个产业+一个高校团队+一批科技项目”的科技服务模式。
小家电是廉江的支柱产业之一。陈波带队深入调研发现,部分小家电公司从家庭作坊式企业发展而来,管理模式不够现代化,这导致廉江小家电整体产业规模大,却普遍不强。更重要的是,创新能力不足、知名品牌缺乏等问题,就像“拦路虎”一般,横亘在廉江小家电转型升级的路上。
如何助力当地破局?依托“县域科技创新基地”等平台,陈波和项目组走进多家小家电企业,帮他们自主研发技术,提高产品的“含金量”。
在项目组引导下,部分小家电企业关注用户的个性化需求等,应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辅助设计家电产品外观,强化与用户的交互,提升用户体验。在项目组助力下,部分企业还围绕智能运维管理等重点,努力掌握智能控制、远程监控等技术,并依靠这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申请了多项专利,开发了多款新产品。
运用项目组带来的技术,去改造升级家电产品,就能给自家产品打开更大的销路?起初部分小家电企业对项目组半信半疑。然而,当一批批新产品投入市场后,很多企业对项目组更加信服。
“在项目组科研助力下,廉江很多企业生产的小家电畅销全国多地,甚至出口到国外。”陈波兴奋地说,研发周期缩短、新产品销量增加,这些实实在在的变化,促使很多小家电企业更加重视科研,深化校企合作。
2024年12月,中国小家电产业基地(廉江)智能家电创新设计大赛在廉江市落幕,本次大赛由广州市白云区政府、廉江市政府与岭南师院主办。已有11个参赛作品与廉江家电企业签约计划量产,相关样机亮相广交会接受客商订单,推动廉江家电个性化、高端化、绿色化发展。这场由廉江企业“出题”,高校、设计机构等共同“答题”的比赛,让校企都收获颇丰。
除了家电产业,廉江有粤西“百果之乡”之称。当地荔枝、圣女果、湛江鸡等农产品虽品质优良,却受困于销路狭窄、销量不高。岭南师院与10余家省市农业龙头企业携手打造“兴农小院”,用科技力量助力当地破解农业发展难题。
在廉江市德盛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实地考察时,企业相关负责人频频向岭南师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刘锴栋诉苦,“大面积集中栽培的圣女果不够甜、大小不均匀,还有不少病害。”刘锴栋和团队成员仔细观察地形、研究种植方式,向企业相关负责人指出,“每一垄种植的间距过于密集,没有足够的水分、阳光和通风,即便结果数量多,品质也难以保证。”
刘锴栋不但建议德盛农业调整圣女果种植间距,而且向企业工人指导疏花技术,并赠送了岭南师院生科院研制的水溶肥。春去秋来,德盛农业的500亩圣女果迎来了丰收时刻,每亩增产约400斤,每亩新增收益近2000元。
岭南师院还在后续的加工、运输、销售等环节,助力当地特色农产品种植户。岭南师院动员了多个学院,他们发挥专业所长,优化产品外包装设计,助力圣女果、荔枝、番石榴等的保鲜运输。此外,岭南师院师生帮当地农户直播卖货。
第一场直播的火爆场面,让当地果农惊讶。“他们难以想象,一根网线、一块屏幕,就能帮他们销量翻倍。”岭南师院“双百行动”驻廉江市服务队队长钟召春回忆说。
为进一步扩大直播助农的影响力,岭南师院还吸引优质电商公司进驻,开展直播培训,通过“电商平台+”帮当地农户拓宽销售渠道。截至目前,消费帮扶及电商销售金额累计近300万元。(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 记者 刘盾 通讯员 谢钰然)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