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暑期深挖校史,让烽火岁月“活”起来

发布时间:2025-07-10 作者:史望颖 庄丹华 汤怿 姚敏明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这山路本就崎岖,又下大雨,敌机还在盘旋,再往前走会不会……”“不会的,我们一定能活下去,走!”近日,在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同心汇实践育人基地,一部再现抗战时期学校流亡办学历史的话剧《迁徙》成功彩排。感人的台词与表演,将师生带回那段弦歌不辍的岁月。

浙江工商职院“迁徙铭志小分队”排演校史剧《迁徙》 学校供图.JPG

浙江工商职院“迁徙铭志小分队”排演校史剧《迁徙》。学校供图

为挖掘校史根脉,浙江工商职院今年暑期组建了多支以校史挖掘、演绎和传播为主题的社会实践团队。其中,“迁徙铭志小分队”肩负重任——将学校在抗战烽火中坚持办学的壮举搬上舞台。他们以流亡办学史为蓝本,启动校史剧《迁徙》创排工作,旨在通过艺术再现,让师生们沉浸式感悟先辈精神、汲取奋进力量。

“迁徙铭志小分队”由一群热爱表演的学生组成。自六月初起,队员们便投入紧张的排练。他们反复研读剧本,理解那段特殊历史时期人物的恐惧、迷茫、信念与成长,努力塑造校长、教师、学生、校工等鲜活形象。

小分队负责人黄卫慈看着剧本一点点变成舞台上的悲欢离合,深有感触:“我们不只是在演绎先辈们的故事,更是接过前辈们点亮的火把。”

话剧的生动演绎,离不开史料的坚实支撑。“烽火弦歌校史实践团”的学生为此付出了艰辛努力。半个月来,他们深入宁波市、宁海县档案馆,查阅一手资料;跋涉400余公里,寻访宁海、天台、新昌在内的十余处当年联中(学校前身)的办学点。

在宁海县前童古镇,他们找到当年的教室(双门村祠堂)和宿舍(三角地厅堂),聆听村民回忆“每天清晨抗日歌声嘹亮”的场景;在东钱湖建设村,八旬老人指着被水淹没的王家学堂旧址,讲述当年“过一座桥就上学”的往事……12天,15位当事人的口述,1份手绘地图,为校史考证提供了鲜活素材。

记录这段寻根与创作过程的,是“行知征客”小分队。他们扛着设备跟随校史剧编创团队考证迁徙路线,用镜头捕捉遗址影像,将青砖黛瓦与老照片叠加。小分队负责人吕嘉诚说:“冰冷的史料变成有温度的故事,靠的是步步行走、次次追问。我们不仅在存档历史,更在替当年的师生诉说。”

实践过程中,学生们还体验了“一日联中生活”:清晨6点唱抗日歌曲,7点进行军事训练,8点上课……该校跨境电商专业学生张盈感慨道:“一日的粗茶淡饭,远不及前辈颠沛流离之苦的万分之一,却让我们真切体会到‘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史习明在观看《迁徙》排演后说:“校史育人是‘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青年学生既要讲好中国故事、青春故事,也要讲好工商故事、校史故事,激发家国情怀和报国之志。”(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记者 史望颖 通讯员 庄丹华 汤怿 姚敏明)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