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不怕苦,不怕累,把心扎在了农村,把情念在了群众,你们的付出,村民们都看在眼里,村里永远欢迎你们……”近日,邵阳学院“油香药馨”志愿服务团收到了湖南省邵阳县真如庵村村民手写的感谢信。字里行间的热忱,诉说着一群大学生用专业知识为乡村破解难题的温暖故事。
暑期,邵阳学院农林生态学院与药学院的师生们组成志愿服务团,带着花生种子、修剪工具和专业仪器,来到真如庵村。刚到村里,他们就一头扎进田间地头:800亩油茶林里,有人蹲在地上采集土壤样本,有人举着修枝剪示范修剪技巧;林下空地上,大家挥着锄头翻土垄、播种子,汗水顺着脸颊滴进泥土里。
“花生播种深度不要超过5厘米,包衣处理过的种子发芽率能达到90%。”团队成员一边播撒“湘黑小果”等特色花生种子,一边给围拢来的村民讲解。这些带着专业印记的操作里藏着大学问——花生的固氮作用能改良土壤,让这片土地越种越肥。村民们看着年轻人蹲在地上,听着带队教师唐康讲“种花生既能赚钱又能养地”,脸上的笑容渐渐绽开。
村子里的800亩油茶林是老辈传下来的宝贝,可有些油茶树总也长不壮实。团队里的张灿同学拿着修枝剪,手把手教村民剪枝:“把这些密枝疏掉,阳光能照进来,果子才能结得多。”他们还带着土壤样本回实验室分析,给村民开出 “施肥配方”。
村头的百合地也让种植户犯愁,太阳一晒,百合叶就蔫了。学生们蹲在地里观察了一整天,发现问题出在种植选址上。“百合喜欢半阴的环境,跟玉米套种就挺好。”药学院的学生们想出点子,还画了示意图给村民看。看着大家顶着烈日重新规划地块,种植户感动地说:“这些娃娃比我们还上心。”
空闲时,学生们拿起画笔,把花生、油茶、百合都画在了村头的墙上。彩绘里,饱满的花生惹人喜爱,油茶果压弯了枝条,引得村民们纷纷驻足欣赏。村支部谢浪主任笑着说:“这些画不光好看,更把咱村的好东西亮出来了。”
如今,带着村民的感谢信,志愿服务团的学生踏上了归途,村民们说:“村里永远欢迎你们。”据悉,学校已建立长效助农机制,将推动更多科技成果在真如庵村“落地生金”。就像团队负责人储晴说的:“把专业知识种进田里,让乡村长出希望,这就是我们青春该有的样子。”(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 记者 余杏 通讯员 邓斯 伍湘)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