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河北大学学子走进县域特色产业一线受教育做贡献

发布时间:2025-07-21 作者:周红松 李栋 焦飞越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周红松 通讯员 李栋 焦飞越)在河北省平乡县自行车产业园的一条生产线旁,河北大学农村发展专业硕士生黄浩然在记录本上快速写着“供应链整合”“品牌升级”“边际成本”等专业名词,他正在为之后的案例分析做准备。作为河大“区域发展与乡村振兴服务”创新团队的新成员,黄浩然第一次走入经济发展一线就收获颇多。

这个夏天,河北大学经济学院师生们把思政课堂又一次搬进了县域产业第一线:从邢台平乡的童车生产基地到衡水安平的丝网生产流水线,从承德宽城的生态农业到沧州东光的包装机械产业园,从廊坊大城县开发区到灵寿县乔家庄村……这支师生团队在车间里讨论“边际成本”,在流水线上理解“规模效应”,用脚步丈量县域特色产业的毛细血管,枯燥的理论立即变得可感可及,在调研实践中完成了一场青春与时代的对话。

“引导经济类专业学生到一线调研实践,师生结合走向行业头部企业、县域特色产业集群,有助于把枯燥的概念术语转变为生动的感性认知,将现实问题转化为学术问题,反过来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对研究生学术能力的提升具有明显促进作用。”副院长席增雷说。近年来,面对经济学教学长期存在的“重理论轻实践、重模型分析轻现实问题”倾向,该校与行业头部企业、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合作,推进“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协作平台建设,引导师生“把论文写在车间里,将学问做在田野上”,强化应用型经济学人才培养,在实践中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在一幕幕“行走的思政课”场景中,贯彻着清晰的实践育人的内在逻辑。“既要让学生看到‘国之大者’的宏大叙事与价值坐标,也要引导他们在地方产业发展‘小切口’里突破理论认知,发现真问题。”河北大学区域经济研究所林源榕如是说。连续多年,该校师生走向产业一线,在承德的栗子加工基地与农户计算物流成本;在廊坊大城县开发区与企业探讨环保标准与产业升级,在平乡童车产业链条中分析集群效应,搞调研、统计数据,撰写案例分析报告。这些带着泥土气息的研究,不断重塑着青年学子的知识体系和认知模式。

如今,由同学们完成的这些带着温度的调研笔记,正被整理成案例库纳入该校经济学课程教学。当青春的目光聚焦县域经济的脉动,当学术的笔触触碰产业发展的肌理,这堂“行走的思政课”正在书写育人答卷的新范式:让青年在读懂中国的过程中,与时代同频共振。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