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荆楚理工学院:暑期实践赋能长江文化与生态保护

发布时间:2025-07-25 作者:程墨 陈玲 刘佐楚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程墨 通讯员 陈玲 刘佐楚)石板路上的热烈讨论声打破了三峡人家景区清晨的宁静,一群大学生正围着“巴王寨”标牌热议翻译准确性。近日,荆楚理工学院荆葵志愿服务以“语通三峡・文传天下”为主题,在湖北宜昌三峡人家景区开展为期7天的暑期实践,用青春力量为长江文化传承与生态保护注入新活力。

在三峡人家非遗一条街,队员们开启了“双语架桥””行动。队员们沉浸式体验非遗魅力,静静聆听市级非遗传承人王英菊的民歌吟唱,驻足观摩铜匠熊祖胜的古法锻造技艺,感受夷陵楠管传人文家泰的创新演绎。表演结束后,他们围坐在非遗传承人身旁,仔细记录濒临失传的技艺与民俗故事。“从老人的皱纹里打捞故事,用双语桥梁架起理解,让世界倾听中国故事,这是作为外语学子最光荣的时刻。”队员们表示,要将方言讲述的故事译成英文,让藏于山水间的文化记忆走向世界。

守护长江生态底色,学子们步履不停。他们手持垃圾袋在景区步道与江畔村落拾捡垃圾,向游客发放环保宣传单并讲解环保知识。队长吴怡分享道:“看到不少游客驻足聆听并主动加入清洁行动,我知道环保的种子已悄悄发芽。”队员们还深入周边村落,普及垃圾分类和长江禁渔等环保知识。

清晨的景区尚未喧嚣,队员们已开始“初心研语”计划。他们顶着烈日穿梭于各景点,细致记录标牌、地图、路标上的翻译内容,采集语言景观信息。指导教师林妮斯表示:“翻译要兼顾意境、文化差异与美学平衡,同学们结合实际提了许多好建议,为他们的学以致用点赞!”

夕阳下,队员们的身影被长江水拉长。从非遗街巷的双语记录到江畔村落的环保行动,从烈日下的语言调研到灯光下的献策手稿,荆葵志愿服务队用脚步丈量责任,让青春力量扎根长江两岸,在守护文化根脉与生态底色的实践中绽放理想光彩,为长江大保护书写着动人的青春篇章。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