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蒲团乡,千亩荷塘碧波荡漾。在这片荷香四溢的土地上,湖北省鄂州市华容区蒲团乡小学第一教联体创新构建“三荷”文化体系,让教师如荷花般在教育沃土中绽放光彩。
“我们以荷品铸魂、荷智赋能、荷塘共生为抓手,探索出一条具有乡土特色的教师成长之路。”华容区蒲团乡小学第一教联体负责人介绍。今年2月,该教联体凭借“荷·智课程”育人实践入选湖北省人工智能和创客试点校,成为鄂州市唯一获此殊荣的农村小学。
荷品铸魂:师德培育的乡土实践
“就像塘里的荷花,越是扎根泥土,越要绽放芬芳。”每周三下午,华容区蒲团乡小学第一教联体的“荷品论道”师德讲堂都会准时开讲。荣获“鄂州好老师”称号的董志琴老师,正在分享她扎根乡村教育30多年的故事。她的话让在场教师深受触动。
教联体学校践行“独荷不成韵、众荷方盈塘”的理念,创新实施“红荷(党员教师)领航、青荷(骨干教师)支撑、小荷(青年教师)绽放”的“三荷共生”工程。
在“三荷”文化的滋养下,青年教师罗小敏完成了蜕变。她主动担起全校特殊儿童送教重任,步履丈量风雨,被家长们称为“背着黑板行走的天使”。“看着孩子像小荷一样慢慢成长,所有的付出都值得。”
荷智赋能:专业成长的创新路径
华容区蒲团乡小学第一教联体精心开发“荷·智课程”体系,围绕“乡土文化传承”“人工智能应用”“跨学科融合”三大领域,整合开发特色校本课程20余门,并融合到国家课程和课后服务中有序实施。
走进“荷塘科技”社团,学生们正操控无人机模拟荷塘施药。指导老师姜晓霞说:“我们将乡土资源与人工智能结合,开发出6个特色科技项目。”这个由教联体为姜老师“量身定制”的发展平台,已培养出多名市级科技竞赛获奖学生。
在横山中心小学,符春燕老师带领“荷塘诗社”的孩子们,将采风所见谱成歌曲。“荷叶田田,书声琅琅,这里是梦想开始的地方……”这首师生共创的《荷塘晨曲》,已成为学校特色课间操配乐。
数学课上,老师带领学生到学校附近的荷田中采集荷塘面积、种植密度、施肥时间和数量等各种数据,帮助村民优化种植方案;劳动课上,老师带领学生在校园“智慧荷田”里学习传统种植技艺;美术课上,老师运用AI绘画工具让学生将想象中的“未来荷塘”变成数字作品……一个个大胆的尝试,都是该校践行“五育并举”的生动注脚。
荷塘共生:协同发展的数字突破
华容区蒲团乡小学第一教联体建设“荷塘资源库”,以“数字藕茎”联通教联体三校资源,实现教师群体共进的跨越式发展。
通过“云上荷塘”平台,小港小学的胡玥老师与教联体内其他教师共享备课资源。“上周的示范课,三校区的老师同时在线点评,提出了很多宝贵建议。”这种跨越空间的教研模式,让胡玥在今年全省“我的读书育人故事”评比中斩获一等奖。
教联体学校联合开发数字化资源体系,建立了“教师数字素养能力提升工作室”等3个线上平台。通过数字化协同,教师备课效率提升40%,教研活动参与率达95%以上,成功立项劳动教育、数字化融合2个省级课题和6个市级科学课题,其中1项课题已顺利结题。
近两年,教联体20余名教师在省市级各类竞赛中累计获奖50余项,被评为市级示范教联体和市级教师教育综合改革基地学校。正如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所说:“这个案例证明,扎根乡土的文化创新,能够为教师发展注入持久动力。”(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特约通讯员 李君 熊火军 潘峻岭)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