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周洪松)“老师,我们向雷锋叔叔学习奉献爱心,从身边小事做起,做好事以后心里很高兴。”日前,在四川省平武县响岩小学的课堂上,小朋友们向来自燕京理工学院的大哥哥大姐姐分享着自己帮助他人的经历。
从最初的临时支教,到“暑期集中支教+学期远程辅导+特色项目跟进”的长效机制,再到与平武县签订“红燕平康”乡村振兴战略合作协议,燕京理工学院支农支教实践团已经连续17年不远千里奔赴四川平武,为当地发展注入青春力量。
17年来,该校支教团已从最初的学习辅导,逐步构建起以220余门特色课程为主要内容的综合育人体系。如今,当地羌族小朋友跟着支教团老师学说普通话;齐跳羌族舞蹈,文化在传承中交融。“非遗文化传承”系列课程更是将“文化自信”融入支教课堂:羌绣的一针一线、漆器的一笔一画、扎染的一抹一染、剪纸的一裁一刻,都让学生油然而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直播间的观众朋友们,今天为大家带来的是‘中华寿桃’扶贫产业示范基地的蜜桃。”累计200余场助农直播,销售额近百万元,300余户农户获益……这些数字背后,是燕理师生钻进养蜂基地,深入蜜桃种植林,开展直播带货的结果。
大山深处总有令人动容的故事。“班上有一个孩子住在深山里,父亲残疾,姐姐在一次地震中不幸去世,全家靠着妈妈在维持生计。他小小年纪,每天要走几十里危险的山路上学。即使如此困难,但他依然阳光开朗。”直到现在,往届实践团成员吴希冉对当年一个学生依旧念念不忘,经常打电话嘘寒问暖。
双向奔赴情更深,实践团还组织响岩小学师生多次走出大山,登上列车来到燕京理工学院回访。曾经,师生来到天安门观看升旗仪式,小朋友们戴着红领巾向国旗行队礼;走进鸟巢、水立方,了解奥运故事;步入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给孩子们心中种下红色的种子。“看到孩子们幸福的笑脸,我心底里高兴。”实践团成员李秋雨说。
“‘情系平武 大爱无疆’四川平武支农支教实践团为服务当地教育发展和乡村振兴贡献了青春力量。”燕京理工学院党委书记张振华表示,学校将继续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营造“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的浓厚氛围。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