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周仕敏 通讯员 王志勇)近日,广西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与厦门大学经济学院联合组建“边链未来”师生暑期社会实践,深入与越南接壤的广西自治区凭祥市及东兴市的重点区域,开展了为期五天的社会实践调研。
此次调研以“数字化技术应用与边贸发展和边民收入提升”为主题,聚焦数字技术在边境贸易场景落地、边民技能赋能及增收机制中的关键作用。
在凭祥,队员们穿梭于弄怀、浦寨、友谊关、卡凤村的边贸点,蹲点记录通关流程,探访跨境贸易的真实情况;在东兴,他们深入口岸、互市贸易区,与中越商户、物流从业者、管理者进行多轮访谈。五天时间,实践队实地走访6个关键社区和村落,收集有效问卷500余份,完成深度入户访谈100多户,累计行程超800公里。
5天的边境行走,丈量的是土地,沉淀的是思考。广西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苟轶深有感触:“我和队员们穿行于大街小巷,通过问卷了解民众的心声与经历,我们了解到这片土地的经济现状、当地民众面临的困境。”厦门大学博士研究生万三瑜表示:“这趟边关之行,让书本上的经济学理论在实践中变得鲜活。我们带走的不仅是调研数据,更是数字技术助力边境增收、联通世界的生动故事。”
据了解,调研团队将把成果转化为学术研究报告、政策建议专报以及可复制的 “边民增收”实践案例,为地方政府制定边贸政策和数字基建规划提供参考依据。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