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组团式”帮扶跨越山海育桃李——广东中山助推六盘水八中内涵式发展

发布时间:2025-08-08 作者:刘盾 谢钰然 张士雷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如今在贵州省六盘水市第八中学(下称“六盘水八中”)的生物课堂上,经常会传出学生们各抒己见的声音,而在以前的课堂上,总是以生物教师胡丹讲为主。

在前往广东省中山市桂山中学跟岗学习后,胡丹大胆转变教学方式,努力把课堂还给学生。看着学生们积极讨论的场景,胡丹不禁感叹:“多亏东西部协作,让我有机会到相对发达的地区,学习相对先进的教学理念。”

2024年,随着粤黔东西部协作“组团式”教育帮扶的深入推进,新一批帮扶团队来到了六盘水八中。桂山中学副校长林国胜担任六盘水八中校长,他和来自桂山中学、六盘水市第三中学的7名教师组成帮扶团队。

初到六盘水八中,帮扶团队面临一道道难题:学校宿舍床位少、饭堂餐位紧缺……更让帮扶团队揪心的是,六盘水八中部分教师还抱着“讲得多学生就记得多”的传统授课理念。

经过调研和沟通,帮扶团队决定打出一套“组合拳”。他们为六盘水八中制定硬件上水平、治理规范化、教学增效率等发展规划。林国胜借鉴桂山中学“精细化管理”经验,有针对性地制定十余条守则,健全学校管理制度,规范六盘水八中的校园管理。

谋定而后动,林国胜带队率先启动校园硬件升级。帮扶团队多次和中山市驻六盘水工作组、中山市驻水城区工作组沟通,争取到了1000多万元资金,用于改造和装修食住一体楼、校园博爱步径、教学楼卫生间等。

宿舍床位少、饭堂餐位紧缺现已成为过去式,六盘水八中学生们的学习和生活条件有了改善。“现在,学生们不用再为去哪儿吃饭、去哪儿休息等问题分心了,能将更多精力用于学习文化知识和身心健康发展。”推动学校硬件升级后,团队将更多精力用于教师队伍建设、课堂教学质量提升。

帮扶团队为六盘水八中教师专业发展精准施策,搭建起“中山—水城”“市三中—市八中”线上线下教育教研平台,还大力推进“青蓝工程”、专家进校交流等活动。同时,紧抓名师带教、集体备课、示范课建设等,促进学校教师专业成长。

“在中山,孟德尔遗传定律用四节课就能讲完,这边几乎要用两倍的时间。”桂山中学生物教师冯海香在六盘水八中帮扶时发现,六盘水八中部分教师担心学生听不懂,就反复讲解,导致已经学会的学生容易走神。

冯海香随即利用科组备课、听课说课等机会,引导教师们优化教学模式:课前设置导学案、课中留出学生自主思考时间、课后布置有针对性的习题……

胡丹惊喜地发现,对比过去“大水漫灌”式的课堂,冯海香带来的“精准滴灌”式课堂,更契合学生的学习节奏。为学到更多授课技巧,胡丹等20名六盘水八中的教师前往桂山中学,开启了为期一个月的跟岗学习。

上课、备课、研课……他们和桂山中学教师深入交流,观摩学习桂山中学名师的课堂。“在桂山中学,很多老师敢于放手,学生在课堂中参与度更高。”返回六盘水八中后,胡丹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引导学生们从被动听讲转变为主动参与。

帮扶团队还结合当地特色文化,开设跨学科课程。学校从水城春茶文化、五桂山红茶文化中萃取精华,开设茶艺校本课程,带领学生学习茶道、茶艺、茶礼,陶冶情操,传承文化。

六盘水八中党委书记张匀介绍说,在粤黔东西部协作“组团式”教育帮扶下,六盘水八中顺利通过了贵州省三类示范性普通高中的评估。

“教育帮扶不是简单的‘复制粘贴’,而是共创共发展。”林国胜希望借助“组团式”教育帮扶,让更多孩子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记者 刘盾 通讯员 谢钰然 张士雷)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