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任朝霞 通讯员 孟仑)“这套工艺参数优化方案,解决了困扰我们多年的一大行业痛点。”在江苏安凯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东华大学材料与化工专业研究生卢同学正在调试新型电解工艺参数,企业导师看着实时数据屏欣慰地说。
东华大学卓越工程师学院突破传统培养框架,构建“企业出题—师生解题—成果转化”闭环机制,研究生自入学起便全员扎根企业一线。100%入企实践,100%项目制培养,学院形成“一生一案”个性化培养方案,把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以深入实践解决真问题锤炼真本领。
“实验室成功≠产线可行,设备、原材料等变量倒逼我重构知识体系。”在先进材料领域,徐同学在黄山加佳荧光材料公司攻关PMMA空心微球合成工艺,通过优化反应釜设计参数,成功实现从小试到中试放大,并参与2项专利研发和自主申请合成专利。
在智能制造领域,孙同学在上海机床厂参与“精密数控磨床”的闭式缝隙节流静压导轨参数优化。通过CFD仿真与模态实验,建立油膜刚度计算模型,助力攻克高精度磨床静压导轨理论设计难题。他提交的4份关键技术报告被企业直接采纳。
在绿色低碳领域,李同学在合肥中科智远的实验室里,用氟硅烷改性技术给涂层“升级”。优化后的家电用双疏防油污涂层,疏水疏油效果比传统丙烯酸树脂涂层提升25%,相关方案顺利通过美的集团技术验证。
一年的企业淬炼,学生们在创新能力、工程思维、职业认同三个维度完成了“三级跳”,从实验室里的“理论派”蜕变成产业急需的“实战派”。截至目前,这批入企学生共提交67项技术改进提案,28项进入企业应用评估,5项核心技术正联合申报专利。
随着首期学生带着专利成果与产业思维回归校园,东华大学卓越工程师学院正以“入企铸剑”的硬核培养模式,为国家战略新兴行业锻造着“来之能战”的工程尖兵。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