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烽火十四年——1931-1945年教科书和教育文献之抗战叙事”——首都师范大学举办主题学术研讨会

发布时间:2025-08-18 作者:张晓林 蒋宇 刘珊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通讯员 张晓林 蒋宇 刘珊)教科书与教育文献在保存民族记忆、传承抗战精神、凝聚民心力量、增强文化自信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8月15日至16日,以“烽火十四年——1931-1945年教科书和教育文献之抗战叙事”为主题,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首都师范大学教科书博物馆与中国地方教育史志研究会教育文物研究分会在北京联合主办了大型学术研讨会。来自全国20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百余位专家学者及研究生代表参与了本次学术研讨。

如何通过研究教科书和教育文献来更好地挖掘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抗战精神?如何在课程与教材建设中更好地体现中华民族伟大抗战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首都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王大广在致辞中强调,对此进行深入思考,是举办此次学术研讨会的主旨。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韩春勇指出,唯有建设一批高质量的教材,才能更好地体现国家意志、弘扬主流价值,帮助青少年从小打好中国底色,植入红色基因。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史研究所所长、中国地方教育史志研究会副会长姚宏杰提出,抗战时期的教科书蕴含着深厚的爱国主义精神,亟待学术界深入挖掘与研究。

围绕抗战时期教科书与教育文献的知识生产、社会动员等内容,首都师范大学石鸥教授、浙江大学刘正伟教授、人民教育出版社刘立德编审、余宏亮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周慧梅教授、沈阳师范大学王雷教授、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师范学院王有亮教授、广东技术师范大学邓兰教授、宁波大学于潇教授、内蒙古师范大学代钦教授等10位专家做了大会主旨发言。在本次大会同时特设的两个分论坛上,围绕抗战时期教科书与教育文献的编写与使用、抗战思想的传播与强化、爱国主义教育实践等问题,来自全国各地的30余位教科书与教育文物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展开了学术研讨。

展现抗战时期教科书发展脉络与特色的“烽火十四年——抗战教材展”,此时正在首都师范大学教科书博物馆举办。本次学术研讨会期间,与会者参观了该主题展,对中国共产党根据地教科书、国统区教科书、解放区教科书的发展历程有了更全面和系统的了解,纷纷表示这一主题展极具教育意义。

教科书与教育文献是一种“会说话”的证物,肩负着传承历史、塑造精神的重要使命。首都师范大学教科书研究专家石鸥教授强调,未来研究必须坚持正确历史观、加强史料收集和整理,着力研究和深入阐释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意义。而首都师范大学等主办单位搭建的这一平台,充分体现了高校在守护历史根脉、资政育人方面的责任担当。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