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通讯员 李邵涵 马小青 记者 黄星)近期,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逐梦未来”学生宣传实践团赴福建省福州市参加“好年华,聚福州”走访式社会实践活动。此次活动由福州市团市委牵头,福州市关工委作为实践点的组织实施单位。实践团深入调研福州生态文明建设成就,追寻领袖足迹,以实际行动践行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
从福山郊野公园到三坊七巷、烟台山、鼓岭,实践团通过调研,深刻感受到福州生态文明建设从自然生态到文化生态,正是“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的生动体现。队长李邵涵说:“通过考察,我们也更加理解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刻内涵。”
实践团还深入福州基层,考察各个群体的生存状态,见证这座城市在政策创新与社会融合方面的积极探索。
在“台青第一云家园”,队员们与台湾创业青年促膝长谈,了解到福州市通过创业补贴、住房保障等“一站式”服务政策,已吸引数百名台青在此扎根发展。一位台青说:“这里不仅给资金支持,更给我们家的感觉。”队员们深刻体会到,这是福州全力构建两岸融合生态的样本,是“两岸一家亲”的生动体现。
在“星点心愿饺子馆”,队员们与孤独症青少年共同制作水饺,一起交流生活、学习感悟。在活动中,队员鼓励孤独症青少年,“‘你’和‘我’都是社会的普通一员,‘咱们’的生活可以一样精彩”。“星点心愿饺子馆”是福州市残联重点扶持的社会企业,它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专业机构运营”模式,已帮助20余名孤独症青少年掌握就业技能。这正是落实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要求,确保残疾人享有平等的教育、就业和医疗机会的典型。在这里,队员们还运用环境行为学专业知识,为改善工作环境提出科学建议,实现了高校资源与社会需求的精准对接。
在中山社区青少年活动中心,队员们将心理学前沿理论与社区教育创新结合,为孩子们开展心理健康团辅活动。这个课程是福州市“家校社协同育人”试点项目的一部分,通过政府搭台、专业支撑、社区落地的模式,构建青少年健康成长支持网络。
从台青创业扶持到特殊群体就业支持,再到社区教育创新,福州正在以政策创新为引擎,推动形成多元包容、和谐共融的良好社会生态。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