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为国家争光,为学校添彩,是荣幸,更是我的梦想。”在刚刚结束的第12届世界运动会地掷球项目女子单人连续抛击决赛中,河南理工大学教师王晨怡夺得金牌,这也是中国代表团获得的第34枚金牌。
在此之前,王晨怡与河南理工大学学生张晓辉在大金属球混合双人连续抛击赛中,实现历史性突破,首次为中国队捧回了世界运动会大金属球混合双人连续抛击银牌。
坚守热爱,终把国旗升起来
“2015年开始接触地掷球,在教练员王燕老师的指导和带领下,我不断学习新技术、新战术,增强体能,对地掷球的喜欢渐渐升级为热爱。”王晨怡说,“挑战和比赛带给我很多成就感、满足感,同时艰苦的训练和巨大的压力也带给我痛苦和挣扎,但我选择了坚守热爱。”
2015年9月,王晨怡顺利考入河南理工大学,在校期间,她勤于训练、刻苦钻研,连续4年综合评定第一名,最终成功保研至本校,研究生毕业后接受了学校抛出的橄榄枝,留校任教。
2018年,王晨怡第一次参加世界女子大金属球锦标赛,获得了两枚铜牌。颁奖的时候,她在心里默默地唱着《义勇军进行曲》,那一刻,她的心里只有一个信念:“要把国旗升起来,国歌奏响。”2025年,站在第12届世界运动会领奖台上,她做到了。
10年里,不知道脚上磨了多少个泡中泡,更不知道鞋垫磨穿了多少双……这份浸透着汗水、承载着坚持的成功,对王晨怡来说,都不是最难闯的关。面对体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下降,她没有时间彷徨、也不允许自己退缩,迎头死磕,一次次突破生理和心理的极限。
“师姐是一个非常刻苦的人,你只要见过她训练,见过她比赛,就能真切感受到她对这个项目的热爱,以及她在为梦想倾尽全力的‘疯狂’。”她的搭档张晓辉说。
以赛促教,将热爱传递下去
目前,王晨怡在河南理工大学主要负责教授地掷球课程。她表示,“本次夺冠经历会成为我课堂上一个真实宝贵的素材,我要向学生们传授中华体育精神,鼓励学生们不管参与哪项运动、不管做什么事情,都应该坚守热爱、不畏困难。”
地掷球是河南理工大学的一个特色项目,已经开展20年,是一门深受学生欢迎的选修课。每学期都有几百人选修这门课程,目前在校生学过这个项目的约有2000人。他们在训练竞赛过程中塑造的体育精神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助力他们很快适应新的环境,不断取得新的成绩。
“我将把比赛高清视频播放给学生,带大家一同感受竞技体育的魅力。再将技术细节进行拆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动力链和技术动作各个环节。”王晨怡说,“我也会用亲身经历教育学生,任何事都不会一蹴而就,要正视挫折,敢于挑战。”
潜心培养,连接个人梦与国家梦
“学校近几年在河南大金属球项目上培养的年轻人,在全国算是走在前面的。”河南理工大学教师、国家队教练王燕说,“2025年全国锦标赛、大奖赛,冠亚季军都是河南选手。”
河南理工大学不仅深耕专业技能提升,更注重传承和弘扬百年理工“明德任责”“好学力行”精神,激发师生爱国荣校之情,坚定师生踔厉奋发之志。2007年以来累计为地掷球国家集训队输送队员30余人次,在全国地掷球锦标赛、全国大学生地掷球锦标赛等获冠军近70次。2018年教师王燕、王晨怡荣获国家体育总局颁发的国家体育一级荣誉奖章。
“学校坚持18年举办全校地掷球比赛,比赛没有门槛,只要是在校生、院系组队,即可参赛。”王燕说,“这项比赛既丰富了校园生活,也为学校培养该领域的人才提供了沃土。”
“我们致力于用体育精神、爱国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塑造人才。”该校体育学院(太极拳学院)党委书记张纳新说,“从夺得成都大运会武术项目女子南刀冠军的宋翠芳,到荣获世界运动会地掷球项目女子单人连续抛击金牌的王晨怡,学校学生每年在全国大学生单项赛及以上赛事中夺得前三名数十项。”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 记者 张利军 通讯员 苏丽敏)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