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集美大学与福建大田县携手激活“第二集美学村”红色基因——挖掘抗战校史,把旧址变成“活教材”

发布时间:2025-09-02 作者:熊杰 刘金昆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近日,集美大学与福建省大田县合作,在“第二集美学村”旧址共同举办活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活动中,学生以故事的发生地为舞台,演绎80多年前抗战中的校史。

近年来,集美大学与大田县合作挖掘抗战校史,把旧址变成“活教材”,双方还在经济与社会领域多方合作,形成学校与地方合作的“新样本”。

图一.jpg

“第二集美学村”的概貌图。刘金昆 摄

这里的故事是“活教材”

集美大学办学始于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1918年创办的集美学校师范部,以及1920年创办的集美学校水产科、商科。陈嘉庚还在厦门集美打造了“集美学村”。在大田县,有一个“第二集美学村”,这缘于抗战期间集美大学在大田县的办学历程。

1938年,厦门沦陷后,集美水产航海、农林、商业3所高级职业学校约600名师生,辗转迁移至大田县玉田村,这里的村民腾出宗祠、民居等,接纳了师生。直至抗战胜利后学校回迁,学生一直在这里学习。这就形成了抗战时期的“第二集美学村”。

为了躲避日军飞机轰炸,当年,学校把教室搬到树林里。水产航海职业学校的学生们利用树干训练攀桅,用绳索和藤条吊住浪木练平衡。没有教材,教师自己编;学校实行双语教育,学生用英语写航海日记、用英文和日文看航海图。陈维风、俞文农、许经川、黄金城等均系大田“第二集美学村”走出来的战后贡献突出杰出校友。

图二.jpg

沉浸式实景微短剧《学村往事》。熊杰 摄

这里是校地合作打造的“红色地标”

早在2017年,集美大学就与大田县签订对口支持协作框架协议,开启了校地合作保护和建设“第二集美学村”的新篇章。经过共同努力,这里已经成为大田县的“红色地标”。

据了解,从2017年起,“第二集美学村”志愿者宣讲团每年接待团队均有四五百批次,年均接待五六万人。除了有组织地前来参观,其他自发来参观的游客更是络绎不绝。

从往日的旧民居,到今天的热门“打卡地”,在旧址的改造过程中,学校付出了诸多努力。

在集美大学的牵头下,厦门市集美学校委员会与大田县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一起合作,共同编著第26辑文史资料《集美职校在大田》,为旧址的开发提供了翔实的资料。集美大学理学院的师生利用无人机航拍,并进行测绘,为学村的改造提供了重要数据;港口与海岸工程学院组织师生开展测量、建模,为“第二集美学村旧址”建筑物保护提供技术支撑……在大田“第二集美学村”的文物修缮和环境规划上,集大师生持续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今年7月,学校召开专题工作会议,审议通过《集美大学深化大田“第二集美学村”保护利用工作实施方案》。方案提出十九项举措,包括历史内涵挖掘、教育功能拓展、服务地方建设等多个方面。

为保护和利用好文化遗址,大田县专门成立大田“第二集美学村”保护与开发工作指挥部,并将原商住开发用地调整为红色文化保护与利用规划用地。今年3月4日,福建省委有关领导在大田县主持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推动“第二集美学村”保护利用工作。

图三.JPG

与会人员参观“丰碑永铸——陈嘉庚抗战岁月”专题展。熊杰 摄

这里是实践的“大课堂”

近日,在大田举行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活动上,集美大学师生演出了微短剧《学村往事》,该剧由集美大学音乐学院师生创排。

集美大学陈嘉庚研究院副教授董立功介绍,“第二集美学村”已经成为集美大学重要的“大思政”课堂和开展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的重要目的地,每年暑假,学生会走进办学旧址、重返“森林课堂”,感悟历史的温度。

除了合作建设“第二集美学村”,多年来,集美大学还发挥高校科研与人才优势,支持大田县经济社会发展,学校把这里变成服务社会的重要实践基地。早在2017年,集美大学财经学院就成立了课题组,为大田县研究编制了《大田县产业布局规划》。学校还推动水产学院澳洲淡水龙虾养殖技术到大田落地,推动当地水产养殖业发展。

集美大学党委书记邱伟杰表示:“一方面,我们用好‘第二集美学村’等红色遗址,让爱国主义精神和嘉庚精神滋养更多青少年成长;另一方面,我们要加强在产业升级、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等领域与大田县的对接联通,将校地合作的优势转化为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办学水平提升的强大动能。”(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记者 熊杰 通讯员 刘金昆)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