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周洪松)9月3日,“铭记抗战历史,传承抗战精神”主题篆刻作品展在河北大学“一站式”学生社区开幕,该校经济学院红旗篆刻研学班师生创作的100余件篆刻作品集中亮相。“用篆刻这种传统文化形式展现抗战历史,既新颖又有意义,让我们在感受艺术魅力的同时,更深刻地了解了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参观展览的2025级新生刘子瑶感慨道。
今年暑期,河北大学经济学院红旗篆刻研学班的学生开启了一堂“行走的抗战历史课”。研学团队先后走访参观了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冉庄地道战纪念馆、黄土岭战役遗址等30余处抗战纪念场馆与遗址。
“在冉庄地道战遗址,当我们弯腰走进狭窄的地道,触摸着粗糙的土墙,才真正体会到当年冀中军民打造‘地下长城’的智慧与勇气。”红旗篆刻研学班学员、2024级金融学专业王睿涵回忆说,“参观时脑海中不断浮现先辈们浴血抗战的场景,让我们对‘抗战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为我们的篆刻创作积累了最鲜活的思想素材。”
带着感悟,学生开始以“抗战精神、重大战役、英雄团体、革命先烈”为创作题材,全身心投入篆刻作品创作。学生认真查阅抗战史料,反复与指导教师探讨印文内容与篆刻风格。设计“平型关大捷”印文时,用粗重的线条展现战场的壮烈;创作“杨靖宇将军像”印章时,以细腻的刀法凸显英雄的坚毅。
经过一个多月打磨,100余件篆刻作品印呈纸面。这些作品中,既有“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等彰显抗战精神的印文,也有“淞沪会战”“百团大战”等描述重大战役的作品;既有“狼牙山五壮士”“宝山姚子青营”等致敬英雄团体的创作,也有“张自忠”“左权”等缅怀革命先烈的肖像。创作团队落刀为笔、丹砂作墨,将抗战精神融入篆刻章法,在方寸印石之上勾勒出波澜壮阔的抗战历史画卷。
河北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李栋表示:“红旗篆刻研学班以‘研学+创作+展览’模式,用金石篆刻创作传承抗战精神,在创新思政教育载体的同时增强了文化自信与责任担当。”
据了解,此次主题作品展将持续一个月,其间还将同步开展“篆刻体验课”“抗战故事分享会”等活动。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