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史望颖 通讯员 卢帆)新学期开启,浙大宁波理工学院的师生们欣喜地发现,学校食堂焕然一新,从单一就餐变身为多元育人新地标。原来,在刚刚过去的暑期,该校掀起了一场以食堂为核心的“空间重构”行动,开物园、弘毅园两大主体食堂及宁理坊特色餐饮区,经历升级改造,打造成为集多元功能于一体的“高校生活综合体”。以此为契机,该校积极探索“环境育人”新范式,着力将日常就餐空间系统转化为“行走的思政课堂”,实现从“满足口腹”到“滋养心灵”的跃升。
此次食堂焕新,精准对标师生多元化需求,着力构建集“生活空间、学习空间、文化空间”于一体的复合型育人空间。空间布局科学化,通过优化桌椅密度,配置卡座、圆桌等功能分区,有效满足师生多场景的使用需求,并深度融入智慧校园建设,前端部署智能结算系统、线上预约点餐平台,提升服务效能。
该校总务处姜英波老师表示:“此次改造的核心目标在于打造兼具美学价值与实用功能的育人空间,切实提升师生的校园生活品质与获得感。”
值得一提的是,主动回应学生“图书馆一座难求”的迫切需求,成为此次食堂升级的一大亮点。该校创新性地在开物园三楼、弘毅园二楼集约化开辟总面积约15000平方米的“知识能量站”。该区域突破传统就餐空间局限,系统配置书架、自习桌椅、专业阅读灯及充电接口,成为图书馆之外重要的学习延伸空间,实现阅读与生活场景的深度融合。
该校教师童丹娃老师体验后感慨:“这方空间,既以美食滋养身体,更以书香润泽心灵,生动诠释了‘育人无处不在’的真谛。”该校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大三学生徐浩翔欣喜地说:“食堂环境焕然一新,明亮舒适,在这里吃饭、自习甚至拍照打卡都特别有氛围感。”
此次食堂改造的深层魅力,还体现在对育人微空间的系统化设计与精耕细作。开物园餐厅一至三层的楼梯转角处,创新性打造主题图书专柜——“诚信的角落”“溢出的课堂”“思想的光芒”;引入预约式“静音研习室”,满足师生对独立、专注学习环境的个性化需求。
该校分管后勤的副校长胡余波介绍:“食堂的终极目标,不仅是让师生‘吃饱吃好’,更要让它成为思政教育的‘隐性课堂’和浸润式环境育人的重要一环。”
未来,该校食堂育人功能将持续深化三大内容:深化诚信实践,拓展“无人值守”服务场景,强化自我管理意识;促进知识溢出,联合图书馆、各学院开展“餐桌读书会”“图书漂流”等活动;激发思想碰撞,举办“师生午餐沙龙”,邀请学者、企业家等共进午餐。
该校党委书记徐方说:“我们要让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成为滋养心灵、启迪智慧的育人沃土,散发出创新思想引领的璀璨光芒。”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食堂内景。学校供图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在食堂设置“知识能量站”。学校供图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