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群打卡、争当家委会、代工PPT大赛……当前一些家长群正从沟通工具异化为“内卷赛场”。这类群聊本为方便家校沟通而设,如今却成为“隐形KPI”的竞技场。当深夜群消息变成家长的“午夜惊铃”,责任转嫁的困局亟待破解。
部分家长群的异化不仅模糊家校责任边界,更催生教育资源攀比。家校职责失守会挤压亲子时间,传播焦虑心态,为家长“增负”。破题关键在于厘清边界:家校协同应是育人合力而非责任转嫁,需构建三重机制。
在家长群的管理上,首先要明规则,剥离冗余功能,核心仅保留课程通知、安全预警等必要信息,不应布置手工作业及政务任务;活动推荐类信息移至独立板块,实行每周集中一晚推送。其次要设红线,明确晚9点至早7点为免扰时段,非紧急通知延后发送,同步开通教育局直通投诉渠道,对违规学校取消评优评先资格。最后要定权责:教师专注学业指导与课堂反馈,不得转嫁批改任务;家长负责习惯培养与情感支持,拒绝代工刷票;家委会聚焦活动协调,不应发起攀比性事务。
教育本是家校共育的生命场。唯有斩断“隐形KPI”的锁链,才能让群消息提示音从焦虑触发器变为协奏符(作者系中国教育报见习记者)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