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焦以璇 通讯员 谢勇刚 蔡雨齐)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重庆赛区选拔赛中,重庆医科大学“声动力无创治疗结核病新方案”项目荣获金奖并晋级全国总决赛。项目负责人、重庆医科大学本科学生李睿诚表示:“我们的目标不仅是赢得奖项,更是要将这项技术真正应用于结核病的临床治疗。”
结核病是目前全球第一大传染病。在重庆医科大学超声医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王智彪、杜永洪的共同指导下,20余名来自不同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历经8年接力攻关,致力于声动力无创治疗结核病的研究。团队成功克服了超声动态调控难、药物渗透率低、能量沉积损伤大三大技术难题,研发出可实现药物高效渗透与精准递送的无创治疗设备,为结核病治疗提供全新解决方案。
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无创”治疗正逐渐成为新时代医学的重要方向,也是王智彪团队长期以来的研究重点。自1988年至今的三十七年里,王智彪带领团队在全球范围内率先突破聚焦超声消融手术治疗肿瘤的关键核心技术,成功研制出我国首台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医疗设备——“海扶刀®”聚焦超声肿瘤治疗系统,实现了“中国原创,引领世界”的目标。2020年,首台海扶刀®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永久收藏。
海扶刀治疗原理,是利用超声波的机械效应、热效应和空化效应,通过将体外的超声波直接聚焦到体内的病灶组织上,无需开刀即可“杀死”病灶。消融后的病灶组织会被人体自然吸收,安全无害。这项“不开刀、不流血、保器官”的医学治疗新技术,为子宫肌瘤、乳腺纤维腺瘤、乳腺癌等疾病患者带来了生育的新机遇。
截至2025年6月,海扶刀已出口至英国、日本、意大利等34个国家和地区,在全球400余家医疗机构投入使用,成功帮助数万名女性保留器官功能。
“原始创新很艰难,可正因为艰难才让这件事情有价值。”这是王智彪始终秉持的信念,也是他带领团队不断前行的动力。正是每年用上万只的动物,几千公斤的动物内脏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上千次、万次的实验,失败—分析—再实验,才在世界上首次建立起了聚焦超声领域的基础理论体系。
在科研道路上,王智彪尤其注重对青年学子的培养。每当学生在实验中遭遇挫折,他不仅给予温暖鼓励与坚定支持,更常常一针见血地指明方向。他常说:“失败并非终点,而是反思与进步的起点。”在他看来,青年科研人员的创新思维需要悉心呵护与正确引导。
展望未来,王智彪计划在十年内实现超声无创治疗的再次突破——期望能实现对病变区域的一次性整体消融,从而进一步缩短超声消融的手术时间。
他始终坚信:“只有依靠原始创新,才能真正挺起中华民族的脊梁。”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