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史望颖 通讯员 金挺)“改造前,植物杂乱无序,小品风格不统一;改造后,竹林大道拉开入村序幕,竹编篱笆打造乡村记忆围墙,景观特色鲜明……”9月8日,当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旅游学院学生钱奕武将100多页的《东山村乡村提升概念规划方案》交到宁波奉化区溪口镇东山村党委书记手中,她感到了专业服务乡村振兴从未有过的获得感。
宁波城市职院“溪口·东山”乡村振兴实践团队在乡村调研。学校供图
钱奕武是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旅游学院24会展A班的学生,随着学校对旅游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重视和规划布局,今年9月她将和旅游学院的同学们一起,从学校鄞州校区搬迁至“农文旅”资源丰富的奉化校区。钱亦武提前几个月来到新校区开展周边文旅环境调研,当途经东山村时,突然被眼前这个静谧的小山村深深吸引。
东山村依山傍水、质朴天然,登高望远可见溪口镇全貌,民宿集群藏身山水,但村子里为数不多的独居老人和崭新靓丽的民宿形成了鲜明对比。她了解到村里的年轻人越来越少,可村民对乡土记忆传承的愿望却越来越强烈,由此产生了盘活溪口景区附近乡村文旅资源的想法,并决定以东山村为范本,开展乡土文旅资源整合开发与价值提升的社会实践活动。
钱亦武的想法很快得到了该校旅游学院的支持,在学院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她带领同学们组建了“溪口·东山”乡村振兴实践团队。从6月开始,该团队上山进村,与村书记、乡村CEO等当地干部面对面交流,冒雨走访“东山禄房”等8家特色民宿和乡村咖啡馆,制作5份针对性问卷,系统梳理了东山村的历史沿革、生态特色、民俗轶事和文旅需求。
从6月调研、7月测绘、8月综合分析对策,再到9月出方案,钱亦武和队员们把最难忘的一个暑假,留给了东山村。最终,团队完成了《匠心提质,乐居东山——东山村乡村提升概念规划方案》。按照该方案,围绕“发掘记忆与文化,服务返乡居民”“塑造空间与形象,吸引外乡游客”“导入产业与活动,留住外乡游客”的目标,团队提出了“以乡村童年回忆为灵感”的景观空间营造方案,“以山林地貌、村落肌理为语言”的东山村IP品牌设计方案,以及“打造文化深植、产业融合、社区共建和可持续运营的全龄共创新乡村”的文旅运营方案,景观改造前后效果跃然纸上,乡村文化识别系统印于民宿、咖啡馆和文创产品中,老人康养研学课程、年轻人探秘雪窦星空等文旅项目图文并茂、精致呈现。
“我们的初衷,就是想通过专业赋能,既守护乡村的生态基底,更传承活化其文化根脉,让村民在现代化进程中望得见山、看得见水,也能记得住乡愁。”钱奕武说。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