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我和我的老师”的故事

2025广西教育厅“弘扬教育家精神 讲述育人故事”活动侧记

发布时间:2025-09-10 作者:周仕敏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为庆祝第41个教师节,9月6日上午,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主办的“弘扬教育家精神,讲述育人故事”活动在南宁举行。

活动的核心环节——“我和我的老师”故事分享正式拉开帷幕。7位来自不同教育领域、不同教育阶段的教师代表依次登台,他们用最质朴的语言、最真实的细节,讲述了自己与学生之间的点点滴滴。

教师:用爱播撒希望的传播者

“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是幼儿园老师核心的教育品质。北海市第一幼儿园的范徽丽以“教育家精神”为切入口,讲述了创办涠洲岛幼儿园的过程。为解决海岛的入园问题,我们提出要在岛上创办幼儿园,她以身示范,带头到岛上任教,并且在教师中开展“你与最美的青春只差一张船票”的师德主题活动,带领青年教师走进海岛、了解海岛、扎根海岛。范徽丽说,“爱与坚守,其实就是教育家精神在涠洲岛的最好体现,新征程上,我将用心守护孩子的童年,办好老百姓家门口的高品质幼儿园。”

这样的爱与坚守在另外一位教师身上同样温暖。南宁市特殊教育学校教师曾湄,则为大家带来了一个关于“爱与希望”的故事。南宁特校已有67年办学历史,曾湄在学校任教32年。她坚持“有教无类”的理念,积极构建教育、康复和职业技能训练一体化的办学模式,助力特殊孩子们圆了大学梦,2025年就有18名孩子走进了大学校园。

曾湄认为,每一次有特殊孩子踏入大学,都是在悄悄改变这个社会对“能力”和“障碍”的固有看法——他们证明了一点:身体的限制,并不定义一个人的可能。每一个生命,都值得被平等尊重。

教师:教育的引导者和穿针引线的人

梧州高级中学教师欧贵文说,做老师的,得自己先信、先懂、先热乎起来,才能把这份温度传递给学生,提高“抬头率”。课一定要认真备、用心磨,我始终保持着“提前两周备课,三天沉淀修订”的工作节奏,每个教案与课件都要经历“借鉴——重构——创新”的升华过程,不做到自己觉得有深度、有亮点,决不罢休。他创新的教学方式“新闻会客厅”,把时政热点变成课堂上的鲜活素材。

从“受教者”到“传承者”,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吴美琼是全国模范教师刘俊红的学徒,她的事迹生动诠释了职业教育“传帮带”的薪火相传。

吴美琼说,是技艺的传授,更是精神的传承,是刘老师手把手教她备课、使用仪器设备,提升了她的专业技能。刘老师说,“水利人一辈子做两件事:筑坝和育人”,这让刘俊红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和使命,也促使刘俊红带领团队扎根实践、心系学生,不断在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上努力前行。在师承中,他们不断进步,团队“双师型”教师比例从20%提升到现在的85%,近年来,取得了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等省部级以上成果200多项。

“燕窝火龙果”专家、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的欧善生教授在台上展示他的甜蜜事业。他与火龙果结缘,是十多年前,那是2014年,主动报名成为宁明县明江镇科技特派员开始,发动当地村民开展产业转型,让老乡们相信科技的力量。渐渐地当地火龙果产业从无到有、从有到多,面积逐步扩大到500多亩,当年,正值火龙果市场供不应求,大大提高了当地农民的收入。火龙果成了当地群众的“致富果”。如今,他们还把农业技术、火龙果种植技术走出广西,走进东盟。

教师:人类文明的开拓者和传承者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教授李晓欢深耕人工智能、智能网联等关键技术领域。李晓欢介绍,在桂电AI很轻松就能帮助老师生成个性化、链接热点的生动教学内容,也能构建学生画像反馈学习效果。近3年时间,系统版本已更新了6个,并且建立了17个跟实际业务流程完全匹配的AI模型。李晓欢说,AI的未来充满不确定性,快速发展的同时,还应该关注其发展背后的社会伦理和社会责任。

主任、院长、校长、书记……我最喜欢的还是“王老师”。广西师范大学的博士生导师王枬自1982年工作至今,已有43年的从教经历。她认为,作为教师,“上好课”是自己的责任。“课”在她的心目中一直有一种很神圣的地位,她从不敢不备课就上讲台,即使内容已讲过无数遍。对“课”的重视甚至敬畏已形成一种信念,从不放弃,从不懈怠。

王枬1996年开始担任硕士生导师,2012年起担任博士生导师,至今共带出100多名毕业生。她从1998年起参与广西中小学骨干教师的培训,在这样的交流中,她与许多中小学一线教师结下了深厚的感情。从1999到2004年,她们用了五年的时间,重点培养100名广西中小学教育教学专家。如今,这100名学员已成为广西中小学教育教学的领军人物。

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师范生刘春燕说,听了老师们的故事,让我深受感动和鼓舞,更加坚定要成为一名人民教师的决心,我要向老师们学习,今后用爱心,耐心,责任心,关爱学生,陪伴学生成长,有一份热,发一分光,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此次“弘扬教育家精神,讲述育人故事”活动,不仅仅是一场简单的庆祝活动,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一次心灵的触动。7位教师的故事,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星星,照亮了教育的天空;他们所展现出的教育家精神,如同一座座灯塔,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指引着前行的方向。(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记者 周仕敏)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