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江苏省扬州市教育局发布校家社协同育人实践阶段性成果

发布时间:2025-09-30 作者:陈明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陈明)近日,江苏扬州市教育局举办了“校家社协同育人的扬州实践”新闻发布会,介绍发布了扬州入选全国校家社协同育人实验区以来的实践举措、阶段性成果及未来规划,展现扬州市在协同育人领域的探索与成效,并在发布会上回答了媒体关切的问题。

据扬州市教育局基础教育处相关负责人介绍,扬州市自2024年入选全国校家社协同育人实验区以来,坚持以“五个一”举措为抓手,系统构建机制、搭建平台、提升质量、打造特色,全面汇聚协同育人合力,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并产生了广泛积极的社会影响。

据悉,扬州市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校家社协同育人工作的开展。一是建立一套机制,明晰协同育人“新路径”。他们成立了实验区建设专班,出台《实验区建设工作职责和重点任务清单》,细化教育、宣传、公安等13个部门职责,聚焦平台建设、公益宣传、学生关爱等10项重点任务,构建职责清晰、运转高效的工作体系。

二是打造一个基地,树立协同育人“示范点”。建设功能复合的市级校家社协同育人基地,集成校家社协同育人展示馆、学生生命健康体验中心、党建文化展示中心“三场馆”,运行扬州市家长学校总校、“运河思政”名师工作室、生命健康关爱名师工作室“三平台”,有机融合展示交流、实践探索与研究指导“三功能”。

三是构建一批“教联体”,绘就资源融通“同心圆”。扬州以“馆校协同”“医教互促”“体教互融”“家校互动”“社教同频”“警校同步”“网教同向”“科教同行”这八大“教联体”建设为纽带,推动多元主体共融共育。

四是实施一系列举措,点亮立德树人“主阵地”。采取一系列措施建强学校这个协同育人“圆心”,如持续提升硬件设施,214所符合条件的中小学校完成改造,面向社会开放体育场地和运动设施,75所中小学校建成“候学驿站”,推动学校服务空间与周边良性互动等,并持续丰富办学内涵,锻造优秀育人队伍。

五是落实一个行动,铺就学生成长“阳光路”。深入实施青少年“润心”行动。全市中小学先后建成省标准化心理咨询室24个,配备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282名,实现全市城区学校和乡镇中心校全覆盖。

今年6月,扬州市召开全市教育大会,出台《推进校家社协同育人 加快建设现代化教育名城行动计划(2025—2027)》,将深化共同体建设、完善“教联体”机制等列入教育发展重点任务,聚力打造教育强市、建设现代化教育名城。

发布会现场,扬州市教育局、市校家社协同育人基地、市委网信办、市科协等单位的相关部门负责人,就提升家校互动的实效性举措、“百校百馆”协同育人行动、“网教同向”协同育人的主要任务、开展“完美教室”建设的初衷和理念等问题,回答了媒体提问。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