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葛仁鑫)“大家可以看看我们的向日葵花篮,从种植、采摘到编织,都是同学们手工完成的。”10月11日,成都市锦江实验学校学生周函一和同学们“摆摊”义卖手工作品,受到不少市民的欢迎。当天,2025年成渝劳动教育课程创享集暨成都市中小学劳动教育推进会举行,在成都江滩公园,学生摇身一变成为“小摊主”,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
成都学子介绍自己参与的劳动课程。成都市教育局供图
此次的2025年成渝劳动教育课程创享集,是成渝两地劳动教育成果首次大规模集中亮相。活动展出了40个学生成果摊位,设置了重庆市劳动教育专题展区,值得一提的是,成都近200个由各校自主研发、可学可用的劳动校本化课程也集中参展,这些课程同步接入“课程云集市”,通过“劳动教育共享币”机制实现资源高效流转,教师在线上可直接获取“课程设计——实施步骤——评价标准”的实操性资源包,破解资源碎片化难题。
前不久,成都蒲江县甘溪镇九年制学校学生在水稻田抓鱼的活动,收获了大量点赞,在此次创享集上,该校就带来了包括水稻田系列课程在内的4门劳动课程。“借助这次交流展示的机会,我们进一步系统梳理和总结了学校的劳动课程。”该校党总支书记、校长胥正齐告诉记者,各个学校在交流中可以各取所长,直观感受到劳动教育因地制宜发展的经验,“大家一起让劳动教育更接地气。”
2025年成渝劳动教育课程创享集现场。成都市教育局供图
“我们的劳动教育从来不是零散活动,而是系统性工程。”据成都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作为全国劳动教育实验区,成都着力破解劳动教育资源分散、流于形式化、社会协同不足等现实问题,采用“试点+示范”层级推进模式,逐步形成13个试点区县、94所试点学校“点上突破、面上开花”格局,目前已形成了市县校三级推动劳动教育组织体系,推动劳动教育从“课程活动”向“育人生态”作系统升级。
在2025年成渝劳动教育课程创享集暨成都市中小学劳动教育推进会上,成渝劳动教育共同体正式成立,这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教育领域的又一次深度合作,推动劳动教育从“单点创新”转向“区域共生”。据了解,成渝劳动教育共同体将突破传统行政区划限制,实现教育资源的动态调配与高效流通,形成“课程共建、资源共享、师资互通、学生互联、科研协同”的有机生态系统。
当天,重庆两江新区重光小学校党支部副书记贺传除了带着师生布展、介绍以外,也到成都各校的展位前进行了解,“成渝两地学校的劳动教育特色都非常鲜明,我相信通过两地共学,互通共融,我们的劳动教育能更上一个台阶。”贺传说。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