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阿妮尔)10月27日,由江苏省教育厅主办的2025江苏高校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交流周开幕。34个国家和地区96所高校及科研机构负责人和院士、国际组织和企业代表、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江苏)以及江苏地方高新区管委会负责人共350余人在苏州就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展开交流互鉴。
南京大学联合新加坡、澳大利亚与德国相关高校和科研院所研发出安全、稳定、低成本的水系液流电池体系,为未来能源的大规模储存与利用开辟新路径;苏州大学联合葡萄牙埃武拉大学建成“一带一路”世界文化遗产数据库,有效推动遗产数据全球共享与保护合作;河海大学联合六所金砖国家高校,共同搭建“城镇能源互联网碳排放数据库”,破解金砖国家在城镇化进程中面临的难题,为区域能源精细化管理提供了实践范例……开幕现场发布“江苏省国际产学研用合作十大成果”,集中展现江苏高校在跨国联合科研与成果转化方面的成就。
据悉,本次交流周以“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国际合作共创未来”为主题,江苏多所高校将围绕先进材料、信息通信、生物医药、化学工程与技术、智能系统和大数据科学、大气科学、环境工程、智能制造与机械制造、新能源及电气化交通等9个江苏经济社会发展关键领域举办多场产学研合作专场活动,带动教育界、产业界、学术界人士深化交流与合作,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推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之间有机结合。
此外,交流周还将充分发挥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江苏)和江苏“高新区与高等院校协同创新”的平台优势和机制优势,探索高校科技成果国际合作转化机制和路径,推动国际化复合人才培养、全球创新资源整合和全球产业协同发展。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