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史望颖 通讯员 郑俊朋)9000多平方公里地域,200多个生物样点,100多个土种生物……经过一年多的深入调查研究,近日,由宁波大学牵头承担的宁波市土壤生物普查工作圆满完成,建成浙江省首个市级土壤生物数据库,编制形成9份专题报告,为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

宁波市土壤生物普查团队成员在实验室测样。宁波大学供图
去年9月,宁波在全国同类城市中率先开展土壤生物普查。作为技术牵头单位,宁波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武汉工程大学共同组建了一支由农业、生物等领域的专家和技术人员组成的专业队伍。其中,宁波大学60余名师生参与其中,主力承担普查任务。
“土壤生物包括微生物、线虫、蚯蚓、原生生物等,在土壤中扮演着分解有机物质、循环养分、改善土壤结构等重要角色。”宁波大学农产品质量安全全国重点实验室葛体达介绍,土壤生物调查不仅是土壤普查的重要环节,更是评估土壤健康和生态功能的关键手段。
值得一提的是,宁波大学科研团队在土壤生物普查中实现了重大技术突破,首次对微生物、线虫、蚯蚓、原生生物四大类群进行同步定量分析。这一创新举措为东南沿海地区土壤健康评价提供了关键参数,填补了国内相关领域的空白。
项目组顺利建成全省首个市级土壤生物一体化数据库,包含宁波市主要土种及土特产的土壤生物数据清单,以及相关的调查数据、评价数据、图件和文字报告。

宁波市土壤生物普查团队成员在竹林采样。宁波大学供图
在此基础上,团队还精心编制了详细的土壤生物调查报告和9份系列专题报告,包括《数据分析与技术报告》《农田建设建议报告》《土特产土壤评价报告》等,全面系统地阐述宁波市土壤生物的种类、数量、分布特征,以及它们与土壤质量、健康之间的内在关系。
“土壤生物是土壤生态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其多样性和健康状况直接影响土壤肥力、生态平衡以及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宁波大学农产品质量安全全国重点实验室研究员祝贞科说。宁波大学科研团队通过分析不同土壤条件对特色农产品生长和品质的影响,提出了针对性的土壤改良和优化建议。
宁波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以此次普查成果为基础,依托已建成的数据库,强化成果应用,做好土壤普查的“后半篇”文章,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土壤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示范城市。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