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海域的碧波中,一艘无人艇精准完成搜救任务,一举斩获全国一等奖;合肥科普月展会现场,三项核心技术获省领导点赞,当场促成产学研对接;高交会舞台上,“水—空—潜”一体化无人艇惊艳亮相,获评产教融合优秀案例奖。这一连串亮眼成绩的创造者,是安徽新华学院睿航无人艇团队——一支平均年龄不足22岁的本科生队伍,更是该校“以赛促学、产教融合”育人理念的生动缩影。
2023年成立的睿航团队,如今已成长为安徽省内唯一专注于10米级以上无人艇研发的高校应用型科研团队。从实验室的草图设计到5000多公里的试航里程,从首项专利突破到17项专利、10篇SCI论文的丰硕成果,团队的成长轨迹始终镌刻着学校的育人印记。“是学校搭建的全链条支持体系,让我们敢于在无人区探险。”团队指导教师刘源的话道出了关键。
学校的精准赋能,为科创种子提供了肥沃土壤。早在团队组建之初,学校就整合电子信息、通信工程、机器人工程等多专业资源,成立无人艇实验实训中心,配备专业设备和专项经费。
在这里,00后女生肖雨娜完成了从“课堂困惑者”到“科创尖兵”的蜕变。刚入学时,她在《电机与拖动》课上写下“如何让知识落地”的困惑,教师以“长远眼光”点拨,并引导她加入无人艇项目。如今,她主导的技术方案获中科院院士毛明认可,个人斩获2项全国三等奖,发表SCI二区论文。
这种“精准滴灌”式培养,正是学校育人体系的鲜活实践。学校构建“地—校—院—企”协同育人平台,一方面邀请行业专家参与课程设计,将无人艇自主航行、智能避障等前沿技术融入课堂;另一方面与海事、环保等部门建立合作,让学生带着真实需求开展研发。在山东暴雪天的项目交付中,团队成员顶着严寒完成20项修改意见,深刻体会到“实验室成果要经得起市场检验”的真谛,这种实战淬炼远胜于书本知识。
以赛促学的机制设计,让创新活力持续迸发。学校每年投入专项竞赛经费,组建导师团队全程指导,形成“课程—项目—竞赛—转化”的闭环培养链。在第四届全国智能无人艇搜救大赛中,面对清一色的研究生队伍,睿航团队凭借高效搜救方案脱颖而出,不仅斩获一等奖,更将最佳设计奖、优秀组织奖收入囊中。截至目前,团队已累计获得国家级奖项20余项、省级奖项30余项,而学校近3年学生获省级及以上赛事奖项达4957项。
育人成果最终要服务社会发展。团队研发的睿海系列无人艇已应用于全国10省39市,在水质监测、河道测绘、应急救援等领域发挥作用。高交会上,600多人次咨询洽谈,多家单位提出采购意向,彰显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社会价值。
从课堂纸条上的困惑到智慧水域的科技浪花,从单一技术突破到多领域成果转化,睿航团队的创新故事,正是学校育人理念的生动诠释。学校党委书记邸建伟说:“让每个学子在产业浪潮中找准航向是我们的育人追求。”(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 记者 方梦宇)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