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艺术创作展能迸发出怎样的美育价值?日光泼洒出鎏金底色,纵横电线如织线交错,人与车穿梭其间,恰似在编织生活的网……在创作展大学生组作品展区,一幅《织日》吸引了不少观者驻足。
“这幅画采用水彩材料,让市井日常从普通风景变成有温度的生命织章,启发大家对平凡之美的感知。”《织日》的作者、西华大学2023级美术学专业学生王莉莎分享创作初衷,“这次创作、展出经历是对我的一次‘检测’,既让我沉淀、精进了技法,也让我明白了‘为谁创作,为何表达’。”王莉莎说。
近日,由四川省教育厅、四川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的首届四川省高校美术书法创作展在成都举行,王莉莎的作品是创作展的展出内容之一。
本次创作展以“书强国志向,绘属韵华章”为主题,自征稿以来共收到来自高校师生及中小学教师投稿的美术书法作品2998件,涵盖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综合画种及书法、篆刻等多元形式,为四川全省师生提供了一场高水平的艺术展示平台,成为一场生动的美育实践大课堂。
“文联系统代表着业界,教育系统代表着学界,这次创作展由两方合作,让高校师生既能了解行业所需,又能思考如何在艺术创作中汲取出美育的价值的深刻命题。”此次创作展高校组参赛教师、成都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教师谭睿说,“此次创作展提供了一个集中欣赏其他艺术风格的机会,让我认识到艺术创作和美育不能‘闭门造车’,更要兼容并蓄,美美与共。”
据了解,此次创作展向全省师生免费开放,展览期间仅天府新区共有全区68所中小学7000余名师生参与观展。于他们而言,看展可谓是一堂生动美育实践课。
“老师快看!‘火上’还烤得有蔬果!”在作品《彤云煨茶香》前,一位小男孩兴奋地向老师描述着自己的发现。
“他口中的‘蔬果’,恰好呼应了我们正在进行的《中国绘画的独特意蕴》单元。我顺势带学生们细看:画中的果篮为何有意变形?墨色浓淡又如何塑造体积?我们比较实物、讨论用笔……这一刻,课堂的围墙被打破了,眼前的作品便是最生动的教材。”四川天府新区实验中学美术教师严渔衡正是画前的带队教师,这次带领学生观展的经历打开了她的教学思路。
在中小学教师组里,一幅名为《文脉新象》的作品吸引了众多目光。这幅油画将厚重的红与质朴的黄交织在一起,细看还有人物形象伫立其间,笔触虽抽象,却让观者直观地感受到其中传递的积极情绪和蓬勃的生命力。
作为一场主要面向高校师生的创作展,为何设置了中小学教师的组别?
“组委会认为,我省大多数中小学美育学科教师毕业于省内高校美术、书法相关专业,他们的作品不仅是我省高校美育育人成果的表现,还能让我们看到他们在具体的教学中对美育的理解。”成都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院长助理、艺术设计专业教师罗佳解释了缘由。
“未来我要将自己的所学和所思融入课堂教学,通过艺术实践,引导学生学会用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用独特的视角理解世界。”四川师大附中书院分校(成都十七中)美术教师徐瑞锋是《文脉新象》的创作者,他兴奋地表示。(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 记者 陈朝和 通讯员 张玥)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