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银发映初心,余晖照童颜——记广西博白县退休教师李其旭

发布时间:2025-11-12 作者:宋艳婷 欧金昌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在广西博白县那林镇的乡间村落,每到下午放学时分,双六村巨门垌屯课后“六互”学习小组那宽敞明亮的活动场所里,便坐满了专心学习的孩子。一位双鬓斑白的长者穿行其间,不时俯身辅导。这位长者,便是不久前荣获“全区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称号的退休教师、中共党员李其旭。从三尺讲台到村屯“学堂”,他用实际行动完美诠释了“离岗不离党,退休不褪色”的深刻内涵。

初心如磐:从“李主任”到“孩子王”

1954年出生的李其旭,1972年踏上讲台,1974年光荣入党,是一位拥有53年教龄和51年党龄的“老黄牛”,他将毕生心血倾注在家乡的教育事业上。在漫长的执教生涯中,他先后教过小学语文、数学以及初中物理等多门学科,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全科教师”,曾荣获玉林市优秀教师、博白县教育教学成果奖、那林镇优秀共产党员等诸多荣誉。

2015年,李其旭从那林镇第一初级中学总务主任的岗位上光荣退休,虽然离开了熟悉的校园,但他心中牵挂的却依然是孩子们的教育。

2022年,一个名为“六互”的课后学习小组在双六村巨门垌屯成立。“六互”指相互学习、相互教育、相互引领、相互帮助、相互监督、相互成长。该小组成立的初衷,是为了解决村里学生,尤其是留守儿童放学后无人看管、作业无人辅导的“管理真空”难题。小组采用5—8人一组的形式,在责任教师的辅导下,坐在一起认真完成作业。而李其旭,正是这个学习小组的责任教师之一。

“当时看到村里的孩子,特别是留守儿童,放学后就像‘放羊’一样,作业没人管,安全也让人担心。”李其旭说,“看到孩子们求知的眼神,我觉得自己还有用武之地。”就这样,他从过去学校里的“李主任”转型为现在村里的“孩子王”,带领村里的孩子在知识的海洋里继续遨游。

春风化雨:“传授知识,是我最开心的事”

每天下午放学后,那林镇双六村巨门垌屯的孩子们背着书包,三三两两地朝着由村民自愿捐出宅基地、爱心人士集资建成的学习小组活动场所走去,那里是他们放学后向往的地方。孩子们在李其旭等责任教师的指导下,安静地做作业、阅读书籍,有时还会开展一些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和志愿服务活动。

“学生放学来到这里,我来辅导他们做功课,发挥自己的余热,传授他们多一些知识,这对我来说是一件非常开心的事。”看着孩子们专注学习的神情,李其旭的脸上总是洋溢着满足的笑容。“以前放学回家,遇到不会做的题目,爷爷奶奶也帮不上忙,现在好了,遇到难题随时可以问李爷爷。”说到李其旭,那林镇双六村小学学生李思宇眼里满是对他的敬重。

“我们最担心的就是孩子放学后那段时间,既要操心他们的安全,又辅导不了作业。现在好了,孩子放在学习小组,有李老师辅导,我们一百个放心!看着孩子的成绩取得进步,我们全村人都从心底里感激李老师的付出!”对于村民郭秀梅而言,这份守护解了他们的燃眉之急。

星火燎原:“银发”力量绘就乡村教育崭新画卷

李其旭在巨门垌屯点燃的教育星火,如今已呈燎原之势。双六村“六互”学习小组的成功实践,有效破解了当地农村学生课后辅导和留守儿童照料的难题。

在李其旭的影响下,他的爱人吴安芬——那林镇双六村小学的退休教师,也经常参与到课后辅导工作中。更令人欣喜的是,在他的榜样示范下,越来越多的老党员、老教师主动加入关心下一代的工作中来,用自己的人生阅历和知识储备,为乡村教育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五老”队伍的“银发力量”在这片热土上熠熠生辉。

目前,那林镇12个行政村267个屯已全面推广组建“六互”学习小组,惠及学生超过5000名。从老党员讲红色故事,到老教师辅导功课,再到乡贤捐资捐物,一股关心下一代、培育新风尚的暖流在那林镇缓缓涌动,共同绘就了一幅“老有所为、幼有所教”的乡村教育崭新画卷。

2025年10月,李其旭荣获“全区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称号。面对荣誉,李其旭十分淡然,他说:“我只是做了一名普通党员和人民教师应该做的事。孩子们能健康成长、学有所成,就是对我最大的褒奖。”质朴的话语背后,是一名老党员跨越半个世纪的初心守望。(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通讯员 宋艳婷  记者 欧金昌)

李其旭正在辅导学生.jpg

李其旭老师正在辅导学生。通讯员宋艳婷供图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