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任朝霞)体医融合背景下,运动康复人才“理论与临床脱节、技术与需求错位”的问题日益凸显。记者从日前举行的2025中国康复医学会首届运动康复研究生培养暨医学技术专业硕士人才培养论坛上了解到,上海体育大学通过专硕转型和双师融合,着力破解这一难题。
当前运动康复领域高端人才紧缺,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中,体育院校重运动、医学院校轻特色,导致相关专业的毕业生难以适配运动康复全链条服务需求。2024年,上海体育大学聚焦实践型人才培养需求,将医学技术专业从学硕调整为专硕,同步构建“校内专业导师 + 校外临床导师”双师平台,邀京沪苏浙皖顶尖专家加盟,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
校内导师夯实运动分子生物学等理论基础,校外导师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从制定方案、设计实践任务,到把控实习环节、评估学生能力,确保教学贴合行业实际需求。“双师融合”,通过定期线上研讨会、线下实践指导、联合开展案例教学等形式,共同开展人才培养。
据悉,上海体育大学已与长三角乃至全国的多家单位建立合作,形成“医疗+企业+检测+科技”的多元协同体系。截至目前,30余个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专业服务机构成为上海体育大学研究生实践基地,推动运动康复人才培养向“精准化、实战化”转型。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