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程墨 通讯员 李夏 周琪 范朋颖)“同学们,现场检查柱插筋的质量,核心是检查定位箍筋是否将插筋上端锁死,确保其位置、垂直度和锚固长度准确无误。”近日,在湖北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 “湖北建院”)新建教学楼施工现场,建筑工程学院教师程红艳正带领学生们围在作业区,结合施工实景讲解基础工程技术要点,企业导师、项目生产经理吏善伟则手持钢筋构件,示范绑扎过程中的实操技巧。
图纸上的理论如何化为梁柱间的筋骨?一直是课本通向实践的关键。在湖北建院的工地课堂,“双师同堂”给出了答案。教师剖析理论,导师示范技艺,这种实景教学彻底打破了课堂边界,让知识在动手之间变得可感可触。
这堂“搬”进工地的实景课,不仅打破了传统课堂的边界,更成为湖北建院以实践为基、深耕智能建造人才培养的生动缩影。
课堂外,校企共建空中造楼机虚拟仿真实训平台、智能建造实训箱等数字化资源,将“千万级设备”转化为可操作的教学载体。通过虚拟实训与现场实操结合,学生可在短时间内掌握传统需数月积累的技能,人才培养效率显著提升。“依托校内实训基地,我们将智能教学设施转化为模块化场景,通过空中课堂与工地课堂双向赋能,这正是智能建造人才最硬核的成长底色。”智能建造技术专业负责人李澍说。
“以往去校外工地参观,往往受限于安全距离和工程进度,学生只能‘远观’;这次学校新建教学楼,施工场地就在‘身边’,这是把‘课本’变成‘实景’的绝佳机会!”教师程红艳表示,此次教学结合土方开挖施工方案,从工艺流程、安全规范、技术难点三个维度展开。学生们围绕“基坑开挖的时空效应”“机械作业的安全距离控制”等问题展开热烈讨论。土方开挖、边坡防护、基础钢筋绑扎等施工场景,成为生动立体的“活教材”。
作为建筑类职业院校,近年来,湖北建院始终紧跟建筑产业智能化转型步伐,从校园内的“工地课堂”到覆盖“理论—虚拟—模拟—实战”的进阶体系,从校企协同的产教融合共同体到千年匠心与数字技术的对话,正以一系列创新实践,为建筑行业培养适配新质生产力的“好人才”,为破解产业升级人才难题提供“湖北方案”。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