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革命纪念馆与中国共产党政治文化建设”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大学举行

发布时间:2025-11-27 作者:张金岭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张金岭)11月23日,“革命纪念馆与中国共产党政治文化建设”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大学中关新园举行。本次研讨会旨在深入探讨革命纪念馆在传承中国共产党政治文化、凝聚时代精神中的独特地位和时代价值。

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姜国华在代表北京大学致辞时表示,北京大学与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共建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为赓续红色血脉、弘扬党的先进政治文化提供了源头活水,也为创新“大思政课”实践教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开辟了崭新路径。他强调,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通过深度整合双方资源,实现了学术研究与历史叙事的有机结合,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深化中共党史党建学科发展贡献了智慧。他期待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进一步发挥高端平台作用,一体推动学术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和国际交流,向世界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更大贡献。国家文物局革命文物司副司长彭跃辉在致辞中指出,期待学界业界加强合作,共同从物证角度深化中国共产党政治文化的研究阐释,共同讲好蕴藏在文物背后的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副馆长王昆在致辞中指出,与北京大学共建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正是馆校合作推动革命文物研究利用的创新实践,希望能通过本次研讨会推动研究成果转化,助力革命纪念馆高质量发展,为涵养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贡献智慧。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李忠杰在主旨发言中,首先从学理层面科学界定了政治文化的概念,指出政治文化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类别和方面。他在阐述革命纪念馆与政治文化的关系时表示,革命纪念馆是党内政治文化的具象化载体、是传播先进政治文化的重要平台、是研究和凝练政治文化的重要基地。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原院务委员陈晋认为,革命纪念馆是传播弘扬革命文化的重要阵地,是生动教材的创造性转化,能够通过“场景还原”和“故事还原”两个途径实现文化传播,依托红色遗址实现历史场景的时空再现,借助革命文物完成历史故事的生动讲述。

研讨会上,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香山革命纪念馆、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纪念馆负责人和高校学者分享了实践探索和研究成果。北京大学—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联合主任程美东教授在总结发言中说,本次研讨会主题突出、方向明确、创见纷呈、信心满怀,与会专家学者紧紧围绕研讨会的核心议题,从多学科、多维度展开了深入研讨,分享了宝贵经验和深刻见解。他还表示,通过馆校合作的创新模式,有效推动了“大思政课”建设,实现了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良性互动。

本次研讨会由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大学—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北京大学中共党史研究中心、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发展研究基地共同承办。来自中共中央办公厅毛主席纪念堂管理局、国家文物局有关部门、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国内重要革命纪念馆的有关负责同志,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有关专家,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考古文博学院有关专家,北京大学社会科学部等职能部门负责人百余人齐聚燕园,共襄学术盛宴。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