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文化筑基 平台赋能 多方联动 场景协同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构建“四链融合”科研育人“新生态”

发布时间:2025-11-27 作者:苑恒轶 杜亚丽 尹长俊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通讯员 苑恒轶 记者 杜亚丽 尹长俊近日,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与吉林广播电视台联合出品的短剧及独立制作的网络短剧,在第37届“吉林省广播电视文艺丹顶鹤奖”评选中双双荣获“优秀作品奖”。同时,在“参韵长白·鹿鸣春晓”吉林省“吉字号”产品展示暨文化宣推活动中,该校的“长白参语”“长白鹿鸣”等系列文创产品及科普微视频更是斩获一等奖4项、二等奖10项,展现出师生在特色产业文创领域的扎实功底与创新活力。

近年来,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坚持以应用型专业教育为主线,系统推进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四链融合”,不断探索科研育人的新路径。

学校深刻认识到,浓郁的科研文化氛围是激发创新思维、培育科学精神的重要基础。在学术引领方面,该校持续打造“工师大讲堂”学术品牌,每年邀请百余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来校开展专题讲座与学术交流,内容涵盖智能制造、人工智能、光电信息等前沿领域,为学生接触科技前沿、开阔学术视野创造了良好条件。在科普推广方面,学校创新科普形式,组织师生参与“全国科普日”微视频展播等活动。2024年,学校科协被评为“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活动优秀组织单位,进一步彰显了学校在科学普及方面的社会影响力。

该校在平台运行机制上,学校推动所有科技创新平台面向学生全面开放,专门为学生设立独立实验空间,支持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实践教学和学术交流。各学院及课题组依托平台资源,积极引导学生开展科学探索与创新实验,形成了“平台+项目+学生”的深度融合模式。在导师的悉心指导下,学生通过参与学科竞赛与科研项目,全程沉浸于科研实践,切实提升了创新素养与实践能力。

同时,该校充分发挥吉林省转型发展示范高校的引领作用,坚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原则,持续完善与政府、企业及行业协会的沟通协作机制,构建起校内资源内循环与社会资源外循环协同互动的发展格局。通过“校地—校企—校友”三方联动,学校加速了科研项目研发与科技成果转化进程。学校携手企业共建研究中心及研究院,推动教师与企业技术骨干联合攻关,做实“政、校、企三题合一”科研项目。学校建立的企业技术需求、高校科技成果与校企转化项目“三单联动”精准对接机制,有效促进了前沿技术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

此外,学校积极引导教师聚焦吉林省人参产业、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开展从基础研究到应用开发的全链条攻关。通过参与成果转化实践,学生亲身体验科研项目产业化的完整过程,拓宽了创业就业渠道,初步形成了“科研创新—人才培养—成果转化—学生就业”四环联动的育人闭环。

“目前,我校的科教产教‘双融’育人新模式已在省内外18所高校推广应用,人才培养成效显著,彰显了‘双融’育人的实践价值与示范引领作用,为培育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高素质、复合型创新人才筑牢了根基。”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教务处处长苑恒轶介绍。“未来,学校将继续深化‘四链融合’育人模式改革,不断完善科研育人体系,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创新人才。”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