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任朝霞)日前,“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经验与知识体系”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上海社会科学馆举行,来自国内外30余所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师生代表齐聚一堂,围绕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逻辑、实践经验与知识建构展开深入探讨交流。
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王为松在致辞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类现代化史上的重大创新,已突破既有西方理论范式的解释边界,亟需构建具有主体性、系统性和世界性的知识体系。他从理论原创、学理提炼、共同体建设、话语传播四个维度,提出了哲学社会科学界的时代使命与路径选择,呼吁学界以“中国学说”回应“中国实践”,以系统化知识服务国家战略、赋能全球治理。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党委书记、上海市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中国知识体系构建研究中心主任解超教授在致辞时回顾了新时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历程,强调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尤其是“中国式现代化知识体系”的迫切性和基础性,并介绍了近年来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在该领域的探索进展。
主旨报告环节,来自中外高等院校、研究机构的八位著名学者,围绕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基础、实践逻辑与全球意义进行深入论述。会议还设“理论创新与全球视野——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路径与世界意义”“人民本位与文化赋能——中国式现代化的社会治理与精神家园构建”“智能社会与青年使命——数字时代的现代化新图景与青年在中国式现代化中的角色与机遇”三个分论坛,研讨内容涉及政治学、哲学、历史学、经济学、教育学、人工智能伦理等多个领域。
本次研讨会由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指导,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与上海科学社会主义学会联合主办。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