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崔斌斌) 日前,由中国教育在线、哈佛大学中美经济交流协会和Knovva Academy主办的“国际教育学者论坛”在北京举行。
论坛围绕“国际理解教育理念及实践,素质教育发展与全球大学招生趋势”这一主题,探讨在当今教育发展与改革背景下,如何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提升学生国际竞争力的方法。“创新”成为许多专家提到的关键词。
“谈到教育创新特别是技术创新,许多人会说智能教室。”两年前的一次中国考察,改变了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硕士阿德尔·加玛尔的看法。“孔子鼓励学生不断问询,通过提问进行反思式教学。现在中国学校每节课40多分钟,这与中国古代焚香授课的时间接近,西方花了很长时间才建立起这种在一定时间内进行结构性教学的方式”。
美国知名公立高中波士顿拉丁学校副校长乔尔·吉亚科波齐从更宏观的角度谈了对创新的看法。“我认为,教育创新有课堂创新、学校创新和全球创新。但是,我觉得这三个层面实际上都是同一个词——赋能。”吉亚科波齐说,“我们应该把课程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融合,让学生立足本地,在全球的视角上进行思考,而且要考虑如何利用创新应对社会变化。我教过的一些学生也选择了当教师,他们给学生赋能,在教学上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这对我来说是一件非常骄傲的事情!”
怎样的教育才算成功?美国著名私立高中波士顿英国国际高中校长戴伦·尼古拉斯认为:“教育的成功不仅仅是学术上的成就,学生还需要更好地了解这个世界,以及如何带领这个世界进行变革。”在尼古拉斯看来,作为教育的领导者,应该具备3个理念:一是给学生传递优秀的文化,教给学生技能,开发学生才能,让学生在整个教育框架中更好地展示自己。二是以学生为本,帮助学生树立自己的雄心、目标。教师不要给学生设置天花板,要建立一种支持性的关系不断推动学生向前发展。21世纪,协作很重要,这是最核心的理念。三是积极主动的交流,21世纪的学生应该是积极主动的,不应该遵循已经设定的各种标准。
那么,如何帮助学生成为创新者?哈佛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罗斯·威斯曼指出:“我们学校会采用一些机制或具体措施鼓励教师创新,教师做得很好时,就是一个非常有说服力、离我们很近的榜样。学校创造一个让教师创新的空间,学生也能够感受到这些,使之成为理想和动力的来源,从而帮助学生成为创新者。”
会上,知名学术组织Knovva Academy展示并讲解了由哈佛大学和清华大学教研团队研发的示范课程,其中《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一带一路》两门课程颇受关注。
《中国教师报》2019年03月06日第3版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