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背景
《复式统计表》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课的教学内容,学生已经认识了单式统计表,有一定基础。本节课,教师从学生身边的兴趣小组人数统计表引入,激发学生合并统计表的需求,展开自主探究、合作创造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一张复式统计表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复杂到简洁、从不规范到规范的过程。学生收获的是解决问题的方法,经历的是合作学习的乐趣。
教学实录
环节一:创设情境,激发认知冲突
师:新学期,我们五年级组织了4个兴趣小组,分别是什么?
生:数棋、武术、书法和合唱兴趣小组。
师:老师手中有一张数棋兴趣小组的人数统计表,你能说说它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吗?
生1:标题,制表日期,表格。
师:你从表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生2:参加数棋兴趣小组的男生有7人,女生有21人。
生3:参加数棋兴趣小组共有28人。
师:很棒,那看这4张统计表,你还能迅速找到相应信息吗?让我们来比比看谁的反应最快。
师:书法小组的男生有多少人?
生4:17人。
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生4:找到书法小组人数统计表中的男生那一栏。
师:武术小组一共有多少人?
生5:22人。
师:只要看哪张统计表?
生5:武术小组人数统计表。
师:4个兴趣小组的男生多还是女生多?
(学生思考着、计算着,没有一名学生迅速作出回答)
师:为什么回答第三个问题速度这么慢?有没有什么好办法,能够很快看出4个小组的男生多还是女生多?
生6:如果能把这4张统计表合并成一张就方便看了。
环节二:创造复式统计表
1.尝试合并4张单式统计表
师:究竟如何把这4张表合并到一张表中?4人小组先想一想,可以从1号信封中倒出4张统计表摆一摆。
师:哪个小组先来展示作品?你们是怎么想的?
组1:呈现作品1
师:你们小组想到了将4个小组的统计情况合并到一起,想法很不错,其他小组还有补充吗?
组2:呈现作品2
我们觉得作品1把4张表直接粘在一起重复太多,所以我们小组删除了重复的标题和日期。
师:两个小组的同学将这张统计表变得更精简了,那你觉得还有哪些地方需要修改?4人小组运用手边的工具进一步优化这张统计表。
2.交流创造过程,评价改进作品
组3:呈现作品3
作品2不能看出统计的是哪个兴趣小组的人数,所以我们小组觉得可以把不同的兴趣小组放在对应的数据前面。
组4:呈现作品4
虽然作品3能够清楚知道是哪个兴趣小组的人数,但还是不能很快比较男生多还是女生多,所以我们组觉得还应该添上男女生的合计。
师:这一组同学不仅关注到要呈现原始数据,还想到可以计算出男女生的合计以便于比较。
组5:呈现作品5
师:5号作品哪里最与众不同?为什么要这么写?
生:这一组的作品添上了标题和制表日期。这样一来,这张统计表更完整了。
师:你们真了不起,自己思考、自己动手,一步一步创建了新的统计表。
3.回顾创造过程,完善表格
师:下面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大家刚才的创造过程。首先第一小组的同学发现横栏里有许多重复的内容,可以先去掉;第二小组的同学不仅关注到简单,还关注到了完整,这样合在一起无法清楚知道是哪个兴趣小组的人数,所以还要添上“组别”;另外,重复的“人数”可以合并成一个。
师:这里的组别、性别、人数就组成了表头;其中,表头中的“组别”对应竖栏,“性别”对应横栏,“人数”则对应表中的数据。
师:第三组同学在完善的过程中想到不仅要呈现原始数据,还可以进行计算,横栏计算时用合计,竖栏计算时可以用与之相近的词总计加以区分。
师:现在你知道男生一共有多少人吗?你是怎么算的?
生1:7+17+16+14=54(人)
师:女生呢?
生2:21+10+6+16=53(人)
师:4个小组一共多少人?你是怎么算的?
生3:28+27+22+30=107(人)
师:有不一样的算法吗?
生4:54+53=107(人)
师:现在这张统计表完整了吗?
生5:还要添加标题和制表日期。
师:在各个小组的通力合作下,这张统计表从最初的不完善到逐步完善,最终我们成功创建了一张新的统计表。
师:之前的这4张统计表,每张只表示一组数据,这样的统计表叫“单式统计表”,而4张表合并在一起的统计表叫复式统计表。
4.比较提问
师:现在从这张统计表里你能很快看出男生多还是女生多吗?
生(齐):男生多。
师:还可以很方便知道什么?
生1:参加4个兴趣小组共有107人。
生2:参加合唱兴趣小组的人数最多。
生3:女生中参加武术兴趣小组的人数最少。
师:通过比较,你发现复式统计表和单式统计表相比有什么优点呢?
生4:复式统计表不仅便于比较组与组之间的数据,还能反映更为丰富的数据。
师:说得真准确!
环节三:复式统计表的实际应用
1.填写统计表
师:我们生活中也常常要用到复式统计表,比如校服尺码的统计。同学们,你们今天穿着春季校服上课真精神,想不想尽快拿到冬季校服呢?
生:想!
师:可是,校服厂的叔叔阿姨们把我们班的校服尺寸统计表弄丢了,需要你们帮忙重新统计。下面4人小组合作,说一说你们打算怎么制作一张新的统计表?
生1:我们组想到要先根据尺码和性别来制作一张校服尺码的复式统计表,然后再来收集数据。
师:一般我们的校服尺码有S码、M码和L码几种,有了这个信息,你能制作一张复式统计表了吗?下面小组合作制表。
(学生展示交流)
师:有了这张统计表,我们就可以开始收集数据了。哪位同学自告奋勇,来做数据搜集员?
(学生举手)
师:很好,那其他同学就来做数据记录员。
师:老师先采访一下这位数据搜集员,你准备怎么搜集数据?
生:男生穿S码的请起立,数一数有几个人,以此类推,男生统计完了再统计女生。
(学生展示制作的表格)
师:有了这张复式统计表,校服厂的叔叔阿姨一定能为我们班提供更加精准的服务。
教学反思
对于这节课,我的思考有几个方面:
一是相信学生,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应该是轻松活泼、积极主动的。因此,上课伊始,学生以抢答的形式回答4个小组男生多还是女生多这个问题,激发出学生合并表格的需求。由此展开4人小组的合作探究,同伴间畅所欲言,从最开始的简单合并到删繁就简,再到优化结构。学生的想法越来越多,思维越来越活跃,学习方式真正从被动听讲走向自主探究。
二是尊重学生,鼓励学生勇敢表达。只有尊重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才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成功并获得快乐。可以说,复式统计表的形成过程很不容易,当小组成员还只有零星想法时,教师鼓励的眼神、肯定的话语,让学生毫无顾忌。每个小组、每个成员你一言我一语,让原本模糊的想法逐渐变得清晰,学生的思维拓宽了,想法就会更成熟。
三是发展学生,拓展学生思维广度。学习数学知识的目的,不仅在于掌握知识本身,更重要的是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并能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运用。对复式统计表的构造学生在自主创造的过程中已经有了充分认识,但认识并不表示会用,因此引入学生校服尺码统计表丢失的现实问题情境,让学生经历完整的制表和数据的收集、整理、汇总、分析的过程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单位系常州大学附属小学)
《中国教师报》2020年05月13日第5版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