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师生情

发黄的明信片

发布时间:2021-05-18 作者:周文学 来源:中国教师报

不知不觉中,我做教育工作已经30年了。在迎来送往的“重复”日子里,我不止一次产生过职业倦怠,好多次差点放弃教师这份工作。

一天,我偶然间翻到一张发黄的明信片,明信片的背面写着:老师,您可能不记得我了,我这一路求学,遇到的老师不下百位;但是您的名字,我会永存;是您给了我灿烂如金的生活真谛,经过岁月的磨洗,弥久而愈明。真心地谢谢您的教诲,我会一生一世记着您。这张明信片唤起了我对30年前一段往事的记忆。

寄明信片的孩子叫鲁佳鑫。当时他十分“顽劣”,上课睡觉,抽烟喝酒,打架斗殴;给同学起外号,给女同学笔袋里放虫子,偷偷往女老师衣服上甩墨水……甚至翻墙逃学、包夜打游戏、携带刀具进校园。女老师常常被他气得掉眼泪;在我的课上,他更是变本加厉地想着法子折腾,我也懒得理他。

一个冬日中午放学,寒风刺骨,偏偏学校的暖气又爆了,教室里很冷。上午最后一节课是我的化学课,我上完课又匆忙收拾东西,出门的时候发现教室里仅剩鲁佳鑫一人。他趴在桌子上,没有回家的意向。我随口一问:“放学了,怎么不回家吃饭,不饿吗?”令我没想到的是,他迅速站了起来,离开座位,双脚并拢,深深地向我鞠了一躬,一脸诚恳地冲我说:“老师,我不饿,您先回吧,谢谢您关心我!”这个举动令我十分惊愕——这么调皮捣蛋的孩子怎么会说出这样有礼貌的话,更别说有这样的举动了。我不由得停下了脚步,打量了他一眼。稚气的脸上,嘴角边已经有了细细的绒毛,大颗的泪珠正顺着他的脸颊往下掉,随着抽泣肩膀一下一下地抖动。这情景着实吓了我一跳,职业的“警觉”让我不由得警惕起来。渐渐地,他的情绪平稳了,又说了一句让我至今印象深刻的话:“老师,你知道吗,我长这么大,从来没有人问过我饿不饿。我没有爸爸,妈妈只知道打我、骂我……”

眼前这个孩子与我当时上初二的儿子一般大小,儿子回到家别说“十指不沾阳春水”,连内衣都是我们洗好、叠好放在他的床头。而这个孩子,比我儿子矮,瘦小孱弱的身体,凌乱干涩的头发,脏兮兮的衣服,明显营养不良的脸色。我的心抽了一下,在他断断续续的叙述中,我隐约了解到:他父亲生意失败,跑路后多年杳无音信;家里还有一个残疾妹妹,而母亲在菜市场卖菜,无暇顾及他;生意不顺时,常迁怒于孩子,呵斥打骂更是司空见惯。

同样是孩子,“待遇”差距却是如此之大,我有点心疼。从那以后我便格外关注他,上课有意无意提问他,适时鼓励他,放学后偶尔找他攀谈一会儿……鲁佳鑫也仿佛换了一个人,变得懂事、有礼貌,尊重老师、善待同学,学习成绩虽不算优秀,但是比以前进步很大。后来上了高中,考上了大学。毕业后,事业有成,生活富足。

近年来,鲁佳鑫也常给我发信息,“老师,是您的那次关心让我体会到世上确有真爱”“老师,是您的爱成就了我今天的成功”。

这是我30年教学生涯中的一件小事,但却深深触动了我,让我再次对自己的职业产生了自豪感、敬畏感和神圣感,也让我深深领会到了“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的真正含义。

(作者单位系甘肃省永登县第六中学)

《中国教师报》2021年05月19日第16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