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点亮你的微心愿

发布时间:2022-11-15 作者:贾晓辉 来源:中国教师报

劳动教育应该强化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着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了让劳动教育发挥更大的育人作用,湖北省十堰市东方远志学校将劳动教育与学科教学、德育活动融合,设计成系列化、融合化的劳动项目。

项目背景

湖北省十堰市的《十堰晚报》每年儿童节前夕都开展“点亮微心愿”公益活动,旨在帮助贫困家庭儿童和留守儿童实现小小心愿。学校组织学生参加这项公益活动,希望学生在给受助儿童带来关爱的同时,得到教育、收获和成长。于是,学校以“点亮2022年微心愿”为目标,设计历时一年的劳动项目,促进学生多方面发展。

项目目标

1.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积极参与公益活动的意识。

2.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 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沟通能力、动手能力。

4. 培养学生的胆量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项目实施

项目分为三个阶段:一是以我手写我心,出版并售卖《东方萌芽小报》,筹集第一笔资金;二是义卖玩具和手工作品,筹集第二笔资金;三是“用我的爱点亮你的微心愿”活动,牵手湖北省房县青峰镇陡口小学学生。

第一阶段:出版并售卖《东方萌芽小报》。

1. 每周进行两次小练笔。小练笔的内容来自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课外阅读、课文拓展等。每天语文课开展“课前三分钟”活动,展示学生的小练笔,促进学生观察、阅读、习作等能力。经过一段时间,教师手中积累了大量的优秀习作,每个班级都出版了一期或两期《东方萌芽小报》。

2. 售卖《东方萌芽小报》。售卖环节分为3个部分:第一部分,教师开发口语交际课“卖报”,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并演练如何推销报纸,让多卖报纸帮助留守儿童的信念根植于学生心中;第二部分,教师组织学生利用午餐时间在校内卖报,把课堂上学到的方法运用在校园中;第三部分,学生去超市、广场、商场等地向陌生人推销报纸,从一开始的紧张到后来的大方从容,即使遭到拒绝也不会失去信心。卖报活动结束,教师再组织学生将活动过程写成小练笔,学生在练笔的过程中对活动进行反思,感悟得更加深刻。

第二阶段:跳蚤市场义卖。

学校发出号召,售卖报纸筹集的资金不够,需要再次组织义卖活动,售卖物品包括自己的旧玩具、旧书等。

经过一周的准备,在十堰市火车站广场,学生以班级为单位,将自己的文具、玩具、课外书、手工制作摆满摊位。一开始,学生在摊位上吆喝,来的客人不多,教师鼓励学生主动邀请客人到摊位看一看。学生非常勇敢地走出了这一步,很有礼貌地将客人邀请过来。在这次活动中,不少学生把自己喜爱的物品卖掉了,但是每个人都为能够帮助留守儿童感到高兴。

第三阶段:点亮微心愿。

儿童节前夕,《十堰晚报》发布了陡口小学40个学生的微心愿,东方远志学校的学生全部申领,用两次活动筹集的资金购买了“心愿礼物”。随后,学校选派学生代表来到陡口小学,把礼物送到留守儿童手中。除了送出“心愿礼物”,学生还体验了种地、喂猪等劳动。尽管只有半天时间,但是两所学校的学生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东方远志学校的学生感受到留守儿童生活的艰辛,也懂得了感恩和珍惜。

项目收获

1. 在“写小练笔—制作小报—售卖小报—街头义卖—再写小练笔”的循环过程中,劳动课程与语文教学完美融合,不仅激发了学生的练笔兴趣,提升了学生的写作水平,而且在真实情境中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应对能力。

2. 两次售卖活动都与德育自然融合。在售卖过程中,学生屡屡遭到陌生人的拒绝,但是他们不害怕、不退缩,锻炼了胆量和意志,培养了坚韧不拔的精神。同时,整个劳动过程让学生懂得了生活不易,懂得了父母的辛苦,懂得了感恩父母。

3. 将两次劳动换来的资金全部捐献,学生没有丝毫犹豫,“用我的劳动来帮助留守儿童”的信念始终根植在学生心里,是学生坚持始终的不竭动力。

项目反思

劳动项目两点成功经验:一是活动系列化,整个活动目标明确、思路清晰,每个阶段、每个环节都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比如卖报纸后马上组织小练笔,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同时也会促进学生反思,帮助他们理解父母工作的辛劳。二是活动融合化,劳动课程的实践化、情境化、生活化,恰巧弥补了语文教学偏重知识学习和学习场域局限于教室等缺陷,每一个具体的活动都不是单一呈现,而是彼此融合、相互渗透,从而实现效益最大化。以上两点经验给劳动课程的开发带来了新思路,只要有系列化、融合化的课程意识,就能够把劳动课程进行延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系湖北省十堰市东方远志学校小学部)

《中国教师报》2022年11月16日第5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