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年—前399年),古希腊哲学家、教育家,其教育理念核心是师生平等,强调“德性即知识”,采用“引导教育法”教学,旨在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
——————————————
那年春意盎然,一位老师带着他的学生来到郊区旷野“考试”,老师说:“野草这么多,你们想用什么办法除掉呢?”
这也太简单了吧,于是学生不假思索地说:用手拔,用刀割,用火烧……说完,老师让学生按照各自的方法试试,并约定明年这个时候再来看看。
翌年春天,学生如期而至,他们除草的地方野草稀稀疏疏,明显少了。但有人在旁边开垦了一块麦田,麦苗青青,那里几乎没有野草。老师这才说道:“要想除掉野草,最好的方法是在上面种上庄稼。”
这位教师就是古希腊教育家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教育理念的核心是师生平等。他认为,教师与学生之间处于平等的地位,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学生的学习兴趣才会浓厚,收获才会更多,也才会坚持真理。
“德性即知识”,也是苏格拉底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他认为知识涵盖所有的善,美德乃善的知识。人的美德与教育息息相关,可以通过教育获取。正义、勇敢、自制、友爱、智慧等都是美德。苏格拉底说,正义和一切其他美德都是智慧。因为正义的事和一切道德的行为都是美好的;那些知道怎样应付可怕和危险情况的人是勇敢的人;自制是一切美德的基础,一个贪得无厌的人,掠夺别人的财物来中饱私囊,对人对己都有害,不仅毁坏了自己的家庭,还毁坏了自己的身体和灵魂,一个有自制能力的人,不仅能克服身体的私欲,而且能战胜一切与金钱有关的事情;人们天性中有友爱的性情,他们彼此需要、彼此同情,为共同的利益而通力合作……
苏格拉底采用“引导教育法”教学,唤醒学生的内在潜力,这也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比如,苏格拉底为了讲清楚正义与非正义,这样一步一步引导学生——
苏格拉底问青年尤苏戴莫斯:“人与人之间有时会发生欺骗,欺骗应该放在哪一边呢?”
“放在非正义的一边。”尤苏戴莫斯答。
“如果他在作战期间欺骗敌人,怎么说呢?”苏格拉底问。
“这是正义的。”尤苏戴莫斯肯定地说。
“是不是有人做坏事,是不是有人奴役人,这些事都不能放在正义的一边?”苏格拉底又问。
“如果把这些事放在正义的一边就难以理喻了。”尤苏戴莫斯说。
“如果一个被推选当将领的人奴役一个非正义的敌国之人,我们是不是也说他是非正义的呢?”苏格拉底再问。
“不能这样说。”尤苏戴莫斯答。
“那么,我们得说他的行为是正义的了?”
“是的。”
“如果他偷窃、抢劫敌人的财物,他所做的不也是正义的吗?”苏格拉底再次反问。
“当然是正义的……”尤苏戴莫斯答。
“这样说,我们放在非正义一边的事,也都可以放在正义一边了?”苏格拉底又问。
“好像是……”尤苏戴莫斯说。
“那我们是不是可以划个界线,这一类的事情放在敌人身上是正义的,但放在朋友身上就是非正义的,对待朋友必须绝对忠诚坦白,你同意吗?”苏格拉底说。
“完全同意。”尤苏戴莫斯答道。
“那一个将领看到士兵消沉,欺骗他们说‘援军快到了’,我们应该把这种欺骗放在哪一边呢?”苏格拉底问。
“我看应该放在正义的一边。”尤苏戴莫斯答。
“又如,一个人因为朋友极度沮丧,怕他自杀,就把他的剑偷去或拿去,这种行为应该放在哪一边呢?”苏格拉底又问。
“当然放在正义的一边。”尤苏戴莫斯答。
“你是说,不论在什么情况下对朋友都可以这样做了?”苏格拉底反问。
“不是,不是,”尤苏戴莫斯忙说,“如果先生准许,我收回已经说过的话。”
“准许你这样做是完全有必要的……”苏格拉底说。
尤苏戴莫斯听后受益匪浅。
苏格拉底在不断的诘问中,用剥茧抽丝的方法,使对方逐渐了解自己的无知,进而发现自己的错误,建立科学的知识观念。这种方法对我们当下的教育工作者不无启发。
苏格拉底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是西方古代教育史上有巨大影响的教育家,他们被誉为“古希腊三杰”,而苏格拉底是“三杰”之首,他对许多教育家、哲学家产生了强烈的影响。苏格拉底终身从事教育,教学经验丰富,但没著书立说,其教学言论在他的学生——著名的哲学家柏拉图和历史学家色诺芬的书中有所记述。
(作者单位系广东省信宜市丁堡镇塘岭小学)
《中国教师报》2022年12月14日第11版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