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课堂策

在“联动”中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发布时间:2022-12-28 作者:喻 萍 来源:中国教师报

初中数学核心素养,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在数学学科中的具体化,是数学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简单来说,就是既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现阶段数学知识,又有助于学生未来发展运用的各项技能与素质。“双减”政策的推进,对初中数学教师提出了更高标准的要求。结合初中数学教学实际,我简要分析教师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

联动生活场景,培养学生直观想象素养。数学知识与客观生活本就存在十分密切的联系。联动生活场景主要是指,教师以生活为引导,借助初中生熟悉的生活事物、熟知的生活现象作为教学素材,让学生在分析生活、解析生活的环节中,探寻其中包含的数学知识。这一教学手段的运用既有利于降低数学知识存在的理解难度,还有助于深化学生对数学内涵的感知。

例如,教师在教学“几何图形”这一课时,可以将不同的生活要素融入其中。课程导入阶段,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投影设备,展示几张包含多种几何图形的生活事物,以此来提升学生的课前预习效果,并集中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授课时,教师可以结合导入环节展示的生活图片进行讲解,带领学生分析其中包含的几何图形知识。然后,教师可以展示几张全新的生活素材,并让学生结合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尝试剖析其中潜在的几何图形。教师采取联动生活要素的形式进行授课,既凸显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践之间的关联性,又提升了学生对图形知识的认知,进而在生活要素的分析与练习中,逐步培养学生的直观想象素养。

联动教学实践,培养学生数学分析素养。教学实践联动顾名思义,即教师在讲解教材的同时,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时间,供其进行实践演练。这一方法的运用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程知识,还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知识应用技能。

例如,教师在教学“随机事件与概率”这一课时,可以将授课环节拆分为两个阶段。其一为教材讲解,该环节教师应占据主导位置,主动分析教材涉及的知识点;其二为自主实践,该环节教师应将学习的主导权交还给学生,让他们以相对自主的形式进行演练。为了加速学生数学分析素养的养成,教师还可以将练习题目与生活元素进行整合,为学生提供一些精准的数据,再让学生通过对数据的分析与处理,得出相应的结论。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将班级学生划分为若干小组,让他们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分析、练习。教师整合教学与实践,既达成了现阶段的教学任务安排,又提高了学生课堂学习的参与度,进而在随堂演练、实践的过程中,切实培养了学生数学分析的核心素养。

联动数学素材,培养学生数学建模素养。“数学建模”是一项较为抽象的核心素养,即运用数学“道具”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意识。为了培养学生数学建模的核心素养,教师可以采取关联数学素材的方式进行授课,让学生在探索不同数学资源的环节中发掘知识内涵,感知数学建模素养的应用方法。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教学之余或自习课的时间,引导学生“使用”数学建模素养推演数学问题。选取数学素材时,教师应围绕课堂教学的进度展开,确保两者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在设计推演问题时,教师应紧扣素材,确保学生能够在“素材”当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具体问题可以表现为“结合投影、视图、几何图形、轴对称等知识,独立构建符合要求的立体图形”“结合函数、方程、整式等知识,独立解答生活相关的案例题目”等。教师将数学素材、数学问题、数学核心素养三者进行整合,既有利于扩大学生的数学学习范围,还有利于升华学生对数学知识、技能的感悟,进而在帮助学生打好知识基础的同时,使其具备了数学建模的核心素养。

综上所述,教师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辅助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既实现了教学的提质增效,又促进了学生综合学习素质的发展。

(作者单位系四川省西充县张澜学校)

《中国教师报》2022年12月28日第7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