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体育是一种精神载体

发布时间:2023-01-17 作者:陈旭昆 来源:中国教师报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体育教学要重视教学方式改革,重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有机结合,注重将健康教育教学理论讲授、交流互动与实践应用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与技能,提高解决体育与健康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同时,“双减”要求增加学生校内参加户外活动、体育锻炼、艺术活动、劳动活动的时间和机会,增加学生课外接受体育和美育方面培训的时间和机会。为了进一步落实新课标和“双减”的要求,学校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出发,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根据家长需求和学生身心特点,精心设计了一系列体育特色课后服务课程。

在各类课后服务项目中,我参与了羽毛球社团的教学工作。在教学过程中,我认真学习新课标理念,积极进行教学方式改革,运用游戏化教学模式,将羽毛球技战术的运用与实际生活相结合,通过情境创设、实战比赛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随机应变的能力。在平时训练中,我会尤其注重对学生集体荣誉感和顽强拼搏精神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如火如荼地开展羽毛球活动,不仅增强了身体素质,而且锻炼了意志品质。这样的体育课程和体育教学从学生兴趣出发,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在创新教学方式的教学活动中,我真正意识到:体育不仅是一种身体运动,还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教育手段、一种精神载体,是培养健康体魄、塑造健全人格、促进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

(作者单位系陕西省西咸新区沣西新城第四学校)

《中国教师报》2023年01月18日第16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