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在自然而然的评价中顺势生长

发布时间:2023-02-21 作者:秦 波 来源:中国教师报

童心小学是一所2014年创办的年轻学校,但“向儿童学习”的办学理念则是我坚守了20多年的教育梦想。

当我还是一位乡村美术教师时,从与儿童一起进行泥塑创作中受到启发,提出了“向儿童学习”的教学理念。每一个儿童在创作中展现出的真实、朴实、善良、想象力、创造力、合作力以及无限的童趣,都给了我最好的教育启示,也带给我更多的教育思考:我们要培养的人应该具备怎样的素养?童年时期的经历和教育会对一个人的一生产生怎样的影响?我在不断研读对比中西方教育思想中寻找答案。其中,卢梭的儿童观和陈鹤琴的“活教育”理论对我影响至深。卢梭讲,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秩序,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我们将造就一些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而陈鹤琴认为,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教学生学会“做人”,让他们明了人生的目标和意义,确立正确的人生观。

为了让每个儿童都更像儿童的样子,为了让每个儿童都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价值,为了让每个儿童都能经历有意义和有价值的童年,我每个学期都会以原生态作品展览的方式呈现儿童的泥塑创作成果。从一间教室到一所学校,从学校到县体育馆,展览的规模越来越大,参与创作和布展的儿童越来越多。从中,我看到了学生在这样的方式中不断找到自我、发现他人,并能作出客观评价。阳光、自信,一个个真实的“人”的样子呈现了出来。

20多年时间,从乡村到城市,从对美术学科的钻研到对一所学校管理的思考与实践,我的足迹和角色在发生变化,但一直不变的是对“向儿童学习”的坚守以及原生态作品展的创新实践。

如今,原生态展览已成为童心小学的日常。不仅仅是美术学科,也不仅仅是学科学习,凡是儿童参与的课程实践和项目活动,我们都会用原生态展览营造一个可见、可触、可感的教育场景,让每个儿童都能在其中见己见人、见物见心,在自然而然的评价中顺势生长。

近年来,在学校集团化发展的道路上,我们进一步厘清了“立德树人,五育融合,智美慧育”的课程实施与评价思路。其中明确提出“尚美评价”的“两个面向”,倡导课程评价欣赏美,关注个体,倡导多元,关注过程,尊重事实,依托大数据分析精准施策,面向人人,面向未来,以美育人。

在这样的育人思路下,呈现出家校社全员参与、全学科融合、学习过程全面评价的生动场景。在“双减”背景下,无纸化素养趣测和纸质定时作业监测的过程与成果都能成为原生态展览的内容。这样的工作思路还辐射到了集团管理、教师、家长、物业后勤人员的成长课程实践与评价中。每个人看到了自己的学习与成长变化,也为同伴与团队的共进感到欣喜,并从中受到鼓舞和启发。

尤其是在美育的智慧评价领域,我们不断尝试线上线下双线并进的原生态展览新样态。线下展览更为直观,也为“博物馆式”学校空间建设提供了美育场景。线上展览辐射更广,家校社共同参与的评价数据都会被真实保留,再通过数据分析生成儿童成长的发展轨迹,借智慧教育之势,守童心教育初心。

童心小学的原生态展览评价实践已成为全体师生家长的教育共识和行动,短视与焦虑带给评价的畸形发展在童心小学基本消除,每个学生,每个班级、年级,集团每所学校,“共进”思维深入人心,良好、健康的学习和评价氛围逐渐形成。

(作者系重庆市两江新区童心小学教育集团校长)

《中国教师报》2023年02月22日第10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