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家到学校的这段路我走了26年,26年中同事来来去去,而我始终留在这里,像一棵狗尾草,努力汲取乡村大地的营养。
留下来,源于一段生命的接力和一缕乡愁。
1997年,我带着对教育的憧憬回到初中时代就读的学校,校长还是当年的校长,许多老师也还是当年的老师。我还记得读书时,语文老师带着我们听广播剧、抄诗歌、搞作文竞赛,相对于分数,语文老师更注重激活我们对语言文字的热爱;英语老师和数学老师都是“慈母”,我们放学后经常到她们家中学习……我想把老师当年给予我的关爱、信任和人生信条传递给学生,所以决心成为一位好老师。
2016年,读初二的儿子出现了严重的问题,我不得不把他带在身边,便帮他转学到我任教的学校。乡村淳朴的民风滋养了他,在这里,老师耐心指导,同学善意鼓励,那一年儿子进行了心理重建。凭借在乡村获得的心灵给养,他渡过难关,获得了成长。我留下来也是因为这里是我们共同的母校,有我们共同的记忆。
留下,源于一群质朴的少年和一片深情。
一次我外出两周参加培训,学生以小组形式自主管理,不仅班级秩序井然,还有余力关心远在外地的我。我不在学校的两周,学生要上交5篇环保法治征文、5篇野外拓展心得,还要安排周一升国旗的升旗手、演讲者、主持人,以及准备艺术节的节目。这些他们都按时且出色地完成了。等我培训回来参加学校的艺术节,学生表演了一支舞蹈和一首改编歌曲,其中一句歌词是他们喊出来的:“班妈,我们爱你!”
我的学生曾以无数细节给我暖心,每次到操场开会,学生会提前给我准备椅子;冷风吹来,学生给我递上校服……还有许多令我感动的细节都忘记了,但我心里知道他们是有情有义的孩子,是值得我留下的孩子。能干、懂事、爱老师,偶尔惹祸,但时常带来惊喜——这就是乡村少年的特质和真情。
2018年毕业典礼上,有学生为我写了一首长诗《但是,你没有》:当我们刚刚进入校园的时候/基础一点也不扎实/而且没有一点过人之处/我以为你遇到了这样的班级一定很失望/但是,你没有。青春期的我们总是很叛逆/总会有人因为一些小事和老师发生矛盾/我以为你一定会大发雷霆/但是,你没有……老师,您也许会担心我们把您忘记/但是,我们没有……
留下,源于一个教育的梦想和一种情怀。
我校地处较偏远农村,家长文化素质普遍不高,学生大多没有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和精神疆域,多年来我陪伴并引领学生广泛阅读。2012年我在语文课前开设“百家讲坛”,每天由一个学生上台讲名著,活动持续了10年,不仅点燃了学生的读书热情,还锻炼了他们的胆量和口才。2015年我又带领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并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我们还开办了各种形式的读书会,甚至在考试前一周还坚持举办诗歌朗诵会,而学生的成绩并没有受到影响。初中3年,每个学生都写了几大本日记和厚厚的读书笔记。
我不知道自己是否实现了当初的誓约:成为一个好老师,但我能肯定自己是一个不躺平、坚持成长的教师。我就是这样一棵扎根在乡村大地上的狗尾草,虽身姿矮小却坚韧、执着。
(作者单位系河北省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深河中学)
《中国教师报》2023年04月19日第9版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