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落实“双减”过程中,我校教师进行了以作业撬动教学改革的研究,在学科组开展了学生作业质量管理工作,通过自评、互评、抽查、展评等多种方式进一步提升质量管理的效能,其中定期开展优秀作业评选与展示交流活动是重要举措之一。
最近一次六年级作业展本来是一项常规教学活动,但我认为作业展只摆几本优秀作业是不够的。什么样的作业可以称之为“优秀”?评价的主体是谁?能不能吸引更多学生关注本次作业展?本次作业展的目的除了展示交流,能不能引发师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有了这样的追问,我决定策划一次与众不同的作业展览。
当我告诉学生要评选优秀作业并策划展览时,几个平日里作业优秀的学生兴奋起来。“不过,我觉得这还不够。作为全校的最高年级,每个同学都有责任把如何写好作业的经验分享给学弟学妹。”我强调说。听到这里,更多学生坐直了身体,专注地看向我写在黑板上的问题:你认为什么是“好作业”?怎样能写出“好作业”?作业能带给你什么?此时,教室里沸腾了,每个学生都积极筹划,有的奋笔疾书,有的三三两两组成小组兴奋地议论。
此后几天,陆续有学生在展示板上粘贴了自己对“作业”的看法:
“作业的认真可以表现为写得一手好字,做阅读题要画重点词,画线要用尺子。”
“可以及时上交、认真改错、及时总结的才叫好作业,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发言、勇于提问才能写出好作业。”
“作业是把老师上课讲的知识进行迁移的过程。字迹工整、逻辑清晰,会带给人赏心悦目的感觉。”
“重视审题,重视改错后的总结,才能让作业达到最好。”
“好作业不见得是全对的,但好作业一定是最用心的。”
“作业也许可以帮助自己找到新的兴趣。”
……
看到我们班学生对“好作业”的界定,其他六年级班主任也带着学生参与进来,提出了自己对“好作业”的看法。待作业展览正式开始,那些书写工整、态度认真的作业得到了一致好评;那些体现个性的综合性作业、充满创意的拓展性作业,更引发了学生的兴趣,甚至有其他年级学生也计划这样做。
那一天,楼道展板前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各年级学生排队参观,他们一页一页翻看着学长的作业,一份一份拜读学长的学习经验,眼睛里写满了崇拜。“姐姐,你写得这么好,太厉害了!”六年级的小姑娘听了笑盈盈,直到放学都处于兴奋状态。“我能给这些拓展性作业进行讲解吗?”我循着声音看过去,是六年级9班不爱写作业的小伟,虽然他的作业没有入选,但他依然为同伴感到自豪。
好好写作业是教师对学生的要求,可我们是否曾站在学生的角度想过什么样的作业才是“好作业”,是否指导过学生怎样写出“好作业”?本次作业展览,我们给了学生一个跳出作业本身重新审视自己学习习惯的机会,而他们通过反思获得的学习经验是最有效的。与此同时,其他年级、不同层次的学生也可以通过活动知道“好作业”好在哪里,进而自动对标,不断改进自己的作业。本次作业展中,许多教师也站在展板前思索着,久久不曾离去。
伴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建立更加科学的“作业观”,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实践,探索设计不同难度、不同类型的作业,提高作业的层次性、选择性、适切性,是每位教师面临的课题。而当我们在实践中遇到疑难困惑,不妨向学生“取经”,或许有意外的收获。
(作者单位系北京小学)
《中国教师报》2023年04月26日第12版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