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代表我们小组简要给大家介绍一下本次考察的第一站——柞水县小岭镇金米村……”坐在车上,看着学生滔滔不绝地给伙伴讲授考察前的相关知识,我回想起近10年的师生考察历程,历历在目,铭记于心。
忘不了每次考察前的动员,忘不了每次线路的实地筛选,忘不了每次的分组分工,忘不了孩子们惊讶又兴奋的眼神,忘不了每一个绘图和拍照的瞬间,忘不了考察课题中提出的新话题,忘不了成果展示时令人眼前一亮的赞叹……
在秦岭深处,有一个小村庄——陕西省柞水县小岭镇金米村。它受困于地理环境,山大沟深土薄石多,耕地面积十分有限,曾经是极度贫困村。斗转星移,时代变迁。为了老百姓的好日子,金米村抓住脱贫攻坚战略实施的有利时机,通过发展木耳产业实现了整村脱贫。2020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金米村考察时,夸赞他们把小木耳办成了大产业。
2020年暑期,我们追寻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来到金米村。当村支书饱含深情地为我们介绍这里以前的生活曾经多么困难时,我们不禁为眼前这个秦岭深处已是旧貌换新颜的小山村而惊叹。
有学生现场记录:在金米村里,我们通过走访和实地考察,深刻体会到“小木耳大产业”给乡亲们带来的福祉。他们将高端科技应用于实际农业生产中,助力乡村脱贫攻坚,帮着乡亲们走上了脱贫致富的小康之路。这不正是我们国家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的一个缩影吗?
看到这一切,我内心也无比激动。金米村的变化,靠的是组织引领、党员带头、全民参与。在金米村的带动下,柞水全县各村(社区)党组织也普遍成立了木耳产业合作社,推行“党支部+合作社+农户”“党员中心户+农户”模式,帮助农户稳定增收。
看着干净美丽的村子,我们第一次真切感受到餐桌上小小的木耳竟然能够迸发出如此大的力量;看到智能木耳大棚种植,我们第一次感受到科技对农业发展的促进作用。从金米村的发展,我们看到了中国千千万万个金米村,正在绿色发展的康庄大道上昂首阔步。
回想起这些年,师生每一次地理考察,都是将地理课堂从教室延伸到“山水林田湖草沙”之间,让学生在实践中印证和拓展课堂理论知识,学习撰写地理野外考察论文,激发学生在考察中思考、在实践中探索的热情,提升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抬眼可见的是风景,贯耳倾听的是故事,满心期待的是远方,回首再忆是永远。
身为地理教师,组织学生野外考察可以不断提升自身专业水平。野外是真实且复杂的情境,激励着我们不断探索、研究。组织学生野外考察,仿佛让我回到了大学时代,每一次都能想起授业恩师当年带我们野外实习的景象。如今,我把这种行动传承给下一代,在那秦岭深处,我和孩子们的心走得更近了。
在山水林田湖草沙畔,有地理人的无字之书,有地理教育者的讲台,带上我们可爱的孩子,出发吧!
(作者系陕西省西安高新一中地理教研组长,陕西省教学能手)
《中国教师报》2023年05月10日第8版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