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

与诗韵衍纸的美丽邂逅

发布时间:2023-05-16 作者:董 娟 俞锦章 来源:中国教师报

衍纸是一种简单而实用的生活艺术,画面立体、风格绮丽,被称为“心灵之美在指尖的流露”。衍纸的魅力就在于其无限的表达能力,通过卷、捏、拼、贴等一系列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更有益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和思维。

美育作为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一环,需要以“大美”涵润“大德”,使学生在美育濡染中成为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中华经典诗文是中国古代圣贤思想、智慧的结晶,是民族文化的瑰宝,为了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诚挚敬意和持久的学习热情,结合古诗词诗画融合的特点及衍纸丰富的形象表现力,山东省滕州市洪绪镇中心小学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衍纸艺术巧妙融合,在社团课程“炫彩衍纸”的基础上与“诗文诵读”活动相结合,开发了一门新的校本课程——“诗韵衍纸”。

课程目标

1. 学习并掌握衍纸的基本技法和基础造型,能够灵活运用这些基础形状制作简单物体,也为后面制作更加复杂的衍纸作品奠定基础。

2. 通过衍纸诗配画活动,进一步促进古诗文诵读活动,帮助学生积累丰厚的文化底蕴。

3. 以社团活动为载体,使衍纸成为学校美育的特色,努力培养一批具有多方面才能的“衍纸小能手”,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4. 通过衍纸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度融合的实践与研究,拓展多元育人渠道,扩大美育效果,增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

课程内容

诗韵衍纸课程分两大板块:一是衍纸基础造型板块,学生通过卷曲、弯曲、捏压纸条而形成各种基础造型,如钻石形、泪珠形、心形、半圆形、S形卷曲、矩形等,学习动植物、静物基础造型,这部分内容适用于一、二年级学生参与学习;二是衍纸艺术与古典诗词融合创意板块,学生利用所学的基础造型进行衍纸创作,初步掌握构图布局、色彩搭配等技法,结合衍纸创作的内容进行古诗文摘选,再加上书法、国画的点缀,形成一幅完整的作品,这部分内容适用于三至六年级学生参与。

课程实施

诗韵衍纸课程是跨学科融合的一次尝试,通过衍纸配画活动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古诗文诵读能力,同时帮助学生进一步熟练衍纸基本技能,创新衍纸技法及表现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由于古诗词含蓄、内敛的特点及其深远的意境很难用具象来表现,为了降低难度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课程以四季的交替轮换为主题分为春、夏、秋、冬4个板块。每个板块都以写景或状物的古诗开启,春天的柳、夏天的荷、秋天的菊、冬天的梅,学生边吟诗边创作,和着四季的脚步在古诗中欣赏四季的美景,用手中的炫彩衍纸渲染出众多形象缤纷的纸艺作品。普普通通的纸条绕来绕去,华丽变身为一幅幅美丽的作品,学生在创作中得到了美的熏陶和提升。

衍纸诗配画的创作实践是学生精神感悟的真实体验,更是一种艺术美的再创造。菊花是具象的东西,便于用衍纸表现,学生最初就是从“衍纸菊花”的制作开始学习,逐渐实现了“衍纸花”到“衍纸画”的自然过渡。从“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等作品中,可以看出学生不仅在创作中提升了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而且将菊花淡雅高洁的品格、不屈不挠的铮铮傲骨、逆境中奋进自强的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鉴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学校又开发了“十二生肖”主题的衍纸立体创作。学生通过上网查找资料、小组交流等方式,不仅了解了十二生肖起源、十二生肖动物故事、十二生肖民俗、十二生肖与时辰等内容,还知道了在辞旧岁、迎新年、庆丰收、谢神灵、除灾祸、保平安等民俗活动中,十二生肖艺术形象所具有的独特文化意义。有了对生肖文化的理解,学生的衍纸生肖创作更加妙趣横生,好像在诉说着古老的生肖故事,让生肖文化有了多种形式的展示和传承。

除了“十二生肖”主题,学校还尝试开发“二十四节气”主题。如何让学生了解二十四节气丰富的文化内涵,并用衍纸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学校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探索,从二十四节气物候变化的特点出发,让学生以不同节气的代表性植物和动物创作衍纸画,然后再从二十四节气的饮食养生、民风民俗中创作衍纸挂饰和摆件。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还有许多异彩纷呈的民风民俗等内容,这些彰显着中华民族智慧和审美的文化元素,都将成为诗韵衍纸课程的教育资源。

诗韵衍纸是学校进行美育的创新实践,在课程开发和实施的道路上,还需要不断改进和发展。以美育人难以一蹴而就,必须不弃微末、久久为功。学校相信,今天种下一粒粒美的种子,明天将绽放无数绚丽的花朵。

(作者单位系山东省滕州市洪绪镇中心小学)

《中国教师报》2023年05月17日第5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