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以来,我经历过十几位校长,有的孜孜于教绩,有的潜心于课改,有的热衷于讲学,有的忙碌于校建,有的流连忘返于交际……
崔校长则是一个专注于“小事”的人。他想的是“小事”,说的是“小事”,做的也是“小事”,日日月月,兀兀穷年。
崔校长没来前,我们学校每个班每周开一次班会,时间在周一下午第四节课。崔校长来了以后,规定班级每天召开一次班会,时间定在晚上第一节,30分钟时间。班主任除了总结当天工作,安排次日工作,还要采取多种生动有趣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如开展学生自己找优点、同学帮忙找优点、读伟人传记等活动。
崔校长经常说,学校管理,育人永远是第一位的,如果一味追求学生成绩、追求升学率,教育就是不完整的。有些小事必须落地,做每件事都要让学生看明白、想明白、说明白、做明白。
我们学校是一所农村学校,学生家长绝大多数是农民,土地是他们赖以生存的基础,劳动是他们创造财富的基本方式。崔校长要求学生每周做一次家务,每月至少参加一次田间劳动,每年在家长的陪同下栽一棵树,完成这些任务后,每次都要写收获和感受,装入成长记录袋。
除此之外,崔校长要求每班有班歌,学生每天练钢笔字,坚持写日记,开展记忆力训练活动……
农村孩子往往腼腆,面对生人时不敢说话。基于此,崔校长要求各班开展课前3分钟演讲,活动开展后,学生从最初的扭扭捏捏到现在的大大方方,从最初的读稿子到现在的脱稿演讲,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件小事既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激发了他们的自信和勇气。
崔校长强调“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缺一不可。他说,譬如生物教学,如果学了生物,学生对校园、对家乡的花鸟鱼虫都不了解,这样的生物教学就是有问题的;再如道德与法治教学,如果学了这门课后,学生连当地的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都不了解,这样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就是有缺陷的,教师应当带领学生到这些文化诞生的地方实地考察、探索研究。
崔校长还提醒教师,布置作业要减少数量、提高质量,要布置分层作业、弹性作业和个性化作业。教师不能给学生留机械性、重复性的无效作业和惩罚性作业,不得要求学生自批自改作业,更不能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周末假期,学生完成书面作业后,要参加体育锻炼和自己喜爱的文体活动,要阅读有益的书籍。
教师管理学生,要多表扬少批评,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不要老盯着学生身上的缺点不放,不要在班上整体批评学生,可以单独批评,过去的社会以“孝”为中心,现在的社会以“小”为中心,每个孩子都是家里的宝贝……这些都是崔校长的口头禅。
崔校长认为,在农村学校工作,如果只是片面地抓升学率,而不重视德育工作,不注重学生心灵的健康成长,结果只能是挫少年之雄风,伤青年之志向,抹杀学生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他说,我们的教育理想就是,努力培养心中有爱、眼中有光、灵魂有趣的人,即使将来成为农民,心中也不失梦想,行动不失动力,生活不失诗意和远方。
1991年中师毕业后,崔校长做了24年校长。多年来,他一直践行着育人第一位、教书第二位的教育观。他说,许多事情开始做的时候我们会觉得很难,当我们努力做一段时间以后,再回想过去就会感到没有想象的那么难,只要我们坚持做,难事也会越做越容易。怎么做容易?从小处着眼,从小事抓起,从小事做起,只有把小事做好了,我们才能培育有用的人才。
(作者单位系河南省嵩县田湖镇第一初级中学)
《中国教师报》2023年05月17日第11版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