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青岛市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教师有偿补课和收受礼品礼金等痛点难点问题,强化顶层设计,细化师德违规情形和处理办法,着力构建多维度立体化的师德建设工作体系。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完善工作方法,主动面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扩大了政策的知晓率和师德师风的社会监督力量,“以百姓之心为心”成为青岛市师德治理的一把“金钥匙”。
明确负面清单,划清师德红线。自2014年开始,青岛市相继出台了《治理中小学教师有偿家教若干规定》《青岛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师德考核指导意见》《青岛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有偿补课及收受礼品礼金等师德失范行为处理办法(试行)》等一系列规定,明确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师德考核10类负面清单。将教师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言行、不履行保护学生人身安全职责、不公平公正对待学生,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收受学生及家长礼品礼金、有偿补课及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规定造成不良影响或严重后果的行为活动纳入清单范围,为教师师德划出“红线”,对出现负面清单情形之一的行为,一经查实实行“一票否决”,直接认定师德考核“不合格”。同时,明确予以警告、记过处分的师德失范行为,对师德失范情节严重、造成恶劣影响的,按规定撤销教师资格,直至解聘。相关政策的出台不仅为教师师德失范行为设定了“禁止令”,同时为区市和学校的查处工作提供了政策依据。
市区共同发力,兜牢师德底线。青岛市每年开展“树师德·正师风”专项整治活动,定期通报师德失范典型案例。各区市教育行政部门扎实开展各项整治活动,向师德失范行为主动“亮剑”。平度市自2019年起,每年在全市教师中开展“一学、一诺、一誓、一名(字)”四个一专项整治活动(即学习严禁在职教师有偿补课相关规定、签订自觉抵制有偿补课承诺书、面向国旗庄严宣誓、在“抵制有偿补课从我做起”横幅上签名);每年寒暑假,成立22个专项巡回督查组,在重要时段对城区重点小区进行全覆盖、不间断巡查。利用大数据平台,面向全体学生家长问卷12.6万人次,收集线索68条,查实5起。
黄岛区成立以教体局纪委、工会、民管办等6人组成的在职教师有偿补课治理工作专班,周末和假期在学校周边小区全天候巡查。胶州市制定《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师德负面清单》,实行属地化管理制度,确保检查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出现师德失范行为记入教师师德失范行为“黑名单”,实行职务(职称)评审、岗位聘用、评优奖励等一票否决。同时,扎实推进师德师风宣讲活动和师德模范事迹展示活动,本年度已开展师德师风宣讲47场,师德模范事迹展示活动10场,覆盖全市每一所学校,用身边教师的典型事例教育、影响教师。
创新综合评价,激发教师活力。在坚持正向引导、底线管理的同时,青岛市教育局积极探索,针对师德师风建设过程性评价办法不多、操作性不强等问题,大胆进行尝试,在全市中小学开展师德综合评价记录试点,采取定量和写实相结合的方式,将参与课后服务、假期托管、线上导学等公益教学活动进行定量记录,并配套相应激励政策,让教职员工的每一次正向付出都得到认可。支持所有教师参与课后服务,通过把教师参与的课后服务时长转换为班主任龄、社团服务龄并纳入师德考核和职称评审等措施,提高教师参与课后服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参与课后服务的人数比例从最初的75%提高到97%,为“双减”政策落地提供了重要支撑,让教师的“师德画像”在过程积累中更加丰满立体。
通过不断强化师德师风全过程管理,青岛市师德失范案例数量从2018年的25人次下降到目前连续数年不超过10人次。2022年,青岛市教育局还积极参与教育部《教师违规行为处理办法》的制定,不断提升师德师风建设水平。青岛市教育局提交的《以制度清整师风,以机制优化师德》案例获评山东省10个师德师风建设典型案例第一名。
《中国教师报》2023年06月07日第9版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