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从一个人到一群人

发布时间:2023-07-11 作者:施乐旺 来源:中国教师报

2003年《中国教师报》创刊,那年我参加工作。

那时学校订了6份《中国教师报》,每到新报来,管理员就会把新报送到教师办公室,还用报夹换下往期旧报。当时正逢课改热潮,一线教师遇到很多困惑,而《中国教师报》以周刊的时效优势及时聚焦热点问题,常常是我们讨论问题引用的依据。

2008年学校开通网线,我立即注册了“香山会馆·读者俱乐部”会员。一开始觉得自己是个普通教师,只是不时上线查看各位教育大咖的发帖,潜水学习。直到2011年闯进“香山夜话”板块,这是中国教师报发挥线上线下融合优势的一个创新实验,它由论坛里的教师提出问题,通过编辑和版主合议发布讨论主题,接下来由网友自主申请做主持人,全体成员围绕主题展开思考和准备,到周六晚开始跟帖分析、讨论交流,结束后由主持人进行整理,将有质量的思考和文稿分类筛选汇总发给编辑,编辑择优在第16版刊登。这个创举让原来一位教师提出的问题变成了一群人探讨的话题,让一个人的智慧变成了一群人共享……

这也是最早期的线上教研。在这样自由、专业的氛围中,我渐渐成长起来,我的处女作《站在学生的角度》就是在“香山夜话”的线上讨论时被录用发表的。在编辑和大家的鼓舞下,2012年4月我还和网友一道主持了“激趣增效 PK 伪减负”。几年下来,《中国教师报》打开了我的视野,也启发我实践反思,《常见的伪减负现象》《别中了“慢性毒药”的毒》《“函授式”家长学校》《技术不能取代师生互动》《播下关于“星辰大海”的种子》等陆续见诸报端,让我走上了阅读、实践、写作三位一体的成长之路。

延续到近年,我,准确地说应该是“我们”,与《中国教师报》的情谊更深了。2020年春新冠疫情暴发,全国人民居家抗疫。我想这个春天注定不一样,它会成为“00后”“10后”一生的回忆,教师可以做些什么?我们是否可以用教育的温度让这灰色的回忆多一些温暖?联想到正是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的春天,我们决定设计一个跨学科统整的学习项目《多彩的春天》,给禁足在家的学生来一次线上云研学。经过课程招募,教研组、年级组多轮讨论,课程基本成型。但又有担忧,原来课程都是专家做的事,我们这样的设计是否科学?我马上想到了《中国教师报·课改研究周刊》近两年一直在报道课程建设。于是忐忑地向韩世文主编求助,他给了我们很多建议和鼓励,还通过钉钉群邀请专家把脉会诊。

在大家的努力下,我们顺利实施这一课程,还整理成文在2020年5月27日《中国教师报》第7版以“跨界学习 众筹‘春天’”为题整版刊发。在课程结束后的问卷中,许多老师、学生和家长都在感念这次“多彩的春天”。作为这次课程的总负责人,我突然想到《中国教师报》报头上的那句话——让中国教育因你而改变。不过,这一次不是我一个人而是我们一群人。我们不一定能改变中国教育,但因为我们对教育的理想和实际行动,用教育改变了这个“春天”……

渐渐地,《中国教师报》从原来我一个人口中的高频词变成了一群人的聚焦地。在彼此的守望与赋能中,愿我们一群人走得更远,愿《中国教师报》走得更远!

(作者单位系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苏州湾外国语学校)

《中国教师报》2023年07月12日第15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